
1、孔明名言
孔明名言
1、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4、志当存高远。
5、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6、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7、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9、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10、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1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13、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2、关于孔明借东风歇后语
关于孔明借东风歇后语
导读:孔明借东风歇后语解释借东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写三国时赤壁之战,周瑜欲用火攻,但因风向不顺,忧虑成病。诸葛亮前往探病,自言能借东风。周瑜即请诸葛亮在南屏山设坛
孔明借东风歇后语: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计
借东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写三国时赤壁之战,周瑜欲用火攻,但因风向不顺,忧虑成病。诸葛亮前往探病,自言能借东风。周瑜即请诸葛亮在南屏山设坛祭风;大战前夜,果然西北风转为东南风。巧用天计:比喻利用自然条件使事情得到成功。
[例]眼看要办喜事了,家里外头全扔给我一个妇道人家。这阵子,他让志扬给请去了,听说我那没过门的儿媳妇想要让韩庆招养老女婿,想的倒美。我养儿子他得济,我呀,准备着孔明借东风--巧用天计,叫他们到不在一块儿!
其它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1、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2、诸葛亮戴相帽——大事已然
3、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4、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5、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6、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7、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8、诸葛亮对降曹的议论——嗤之以鼻
9、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10、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11、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12、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13、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14、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15、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16、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17、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18、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19、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20、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21、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22、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23、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24、诸葛亮坐西城——故弄玄虚
25、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26、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27、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28、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29、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30、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31、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32、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33、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34、诸葛亮下东吴——心里有数
35、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36、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37、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38、张飞睡觉——不闭眼
39、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40、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41、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42、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43、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44、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45、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46、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47、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48、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49、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50、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3、有关孔明借东风歇后语
有关孔明借东风歇后语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计
借东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写三国时赤壁之战,周瑜欲用火攻,但因风向不顺,忧虑成病。诸葛亮前往探病,自言能借东风。周瑜即请诸葛亮在南屏山设坛祭风;大战前夜,果然西北风转为东南风。巧用天计:比喻利用自然条件使事情得到成功。
[例]眼看要办喜事了,家里外头全扔给我一个妇道人家。这阵子,他让志扬给请去了,听说我那没过门的儿媳妇想要让韩庆招养老女婿,想的倒美。我养儿子他得济,我呀,准备着孔明借东风--巧用天计,叫他们到不在一块儿!
有关孔子歇后语:
1.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章
2.孔夫子打哈欠——满口书生气
3.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4.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
5.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
6.孔夫子门前讲论语——自不量力
7.孔夫子挂腰刀——不文不武
8.孔夫子念文章——咬文嚼字
9.孔夫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材
10.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礼)
4、有关孔明的歇后语
有关孔明的歇后语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有关诸葛亮(孔明)的歇后语
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鲁肃上了孔明船——尽办糊涂事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弹)
孔明的计谋——神机妙算
孔明夸诸葛——自夸
孔明用计——神机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