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1000字
灰烬中的希望
如果说有一本书震撼人心,那么一定就是美国作家弗兰基·迈考特的《安琪拉的灰烬》。
永恒的苦难
生于纽约,却在爱尔兰的贫民窟度过了苦难的童年,作者弗兰克曾在书中说道:“当我回首童年,我总奇怪自己竟然活了下来——家庭贫困潦倒;父亲一无所长、醉话连篇;母亲虔诚而沮丧,坐在火炉旁哀叹个不停;神父自以为是;教师恃强凌弱;还有那不休不止的湿漉空气带来的不休不止的咳嗽与肺病……”
本是童真的年纪,本应在父母的怀抱中安然成长,本应在广阔的草地上肆意奔跑,年幼的弗兰克却早早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清晨与其他孩子在昏暗的街道旁争抢煤渣,深夜被醉酒的父亲折磨而无法入睡,为填饱肚子向店铺商人乞讨……这是弗兰克灰色的童年。
如果说有一本书记叙着最悲惨的童年,那么一定就是美国作家弗兰基·迈考特的《安琪拉的灰烬》。
永恒的快乐
或许是经历了太多个阴雨天,一到天放晴,许多地方都是弗兰克游戏的乐园。跑上几公里,去到神秘的苹果园偷苹果;跑上几公里,去看静默深沉波光粼粼的香农河;跑上几公里,用送报纸的报酬给家人带来一顿丰富的晚餐。或许是经历了太多个饥饿寒冷的日子,许多事物都可以让弗兰作文克快乐。可以因为一次明媚阳光而感到幸福,可以因为吃到一颗糖而感到满足。弗兰克的家庭一无所有,家人却总能在困难时期相互依偎、相互关心,共度难关。
童年时期的弗兰克从未发现也从不认为自己的成长环境是贫民窟,他始终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感到快乐,甚至怜悯那些正遭受困苦的人们。他总是期盼未来,充满希望,就像作者在晚年曾说的:“(那时)我们在物质上极端贫穷,但我们总是很快乐,有很多渴望,很多梦想,很多激情,我们感觉很富有。”也正是因为弗兰克始终怀揣着激情与梦想,他在青年时期就踏上了回归美国的征途,为自己和家人的未来而拼搏。
如果说有一本书记叙着最快乐的童年,那么一定就是美国作家弗兰基·迈考特的《安琪拉的灰烬》。
永恒的灰烬
在希望渺茫的灰烬中诞生,在希望渺茫的灰烬中成长,在希望渺茫的灰烬中苦中作乐,用最可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苦难,用最可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快乐·。就像《迈阿密先驱报》评论道:一座关于不朽精神的纪念碑,一段震撼人心的童年故事。书中这种感伤而不失乐观积极的精神让身处泥泞的人仍可以勇敢前行。
如果说有一本书震撼人心,那么一定就是美国作家弗兰基·迈考特的《安琪拉的灰烬》。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涂序新 | 作者年龄 | 12岁零5个月 |
---|---|---|---|
在读学校 | 中南大学附属第二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6班 |
性格特点 | 善组织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旅游 | 平均成绩 | 104分 |
指导老师 | 华戈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2、猎过狐读后感1000字
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你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可是,一本称心的好书又有多少呢?《猎过狐》就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悟出很多道理。
《猎过狐》这本书是作者李径庭截取一个历史横断面展现一段以主人公猎过狐、李喃喃为主心,发生的一件件江湖乱事,猎过狐、李喃喃以真挚的友情克服了一件又一件棘手的事情,最后隐居深山。
看了这本书,我感到心酸。李喃喃隐居深山是迫不得已,而猎过狐是皇上的一品大官,为什么要隐居呢?我想了好长时间才想出来:那时能成为真正朋友的人,已是太少。换句话说,当时能信任的人已是太少。
要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要善待别人。就像书中那样:李喃喃和猎过狐在du场和南宫飞龙豪赌,最后猎过狐略施小计,赢了南宫飞龙近百万两银票,南宫飞龙还不起,猎过狐又和南宫飞龙赌绕口令,猎过狐肯定输了。因为猎过狐从荒原长大,只会说一些普通的句子,更别说绕口令了。南宫飞龙也看了出来。于是就告诉他们:是随风云请自己来杀他们的,刚才他们竟故意输钱让自己来还欠的钱,令自己很感动。
是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你。相反,你对对方很冷淡,那他对你就不可能热情。
我也有这样的体会。那是一年秋天作文,我正在楼下玩,我身边一个人不小心碰了我一下,把我碰到在地,他也摔倒了。我连忙把他扶起来,问:“没事吧”?他听了说:“谢谢,没事”。我们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那么,善待别人,这“善待”又是什么?它可以是别人给你说句“对不起”的时候,说一句“没关系”。可以是你碰了别人的一句“对不起”,可以是对别人说话时注意礼节,尊重他人。它可以是礼节上的“善待”。它可以是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对方帮助。它可以是对方钢笔没墨水了,你借给他一支。它可以是物质上的“善待”……总之,“善待”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它是爱,它是礼貌,它是帮助……就像鲁迅、雷锋、毛主席,他们都是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活的人。
善待别人,首先要做到心胸开阔,不能小肚鸡肠。第二,要学会感恩。第三,要乐于助人,有爱心。这几点溶于一体就成了“善”。“待”就是对他人要有礼貌,尊重他人的情感,对朋友做到两肋插刀,可上刀山,下火海。不过是正确的事情才可以。如果不是,“待”就变味了。
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凡事应先想想自己对别人怎么样,不能光想着别人对自己怎么样。
最后,请记住我的这句话: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你。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高星 | 作者年龄 | 12岁零6个月 |
---|---|---|---|
在读学校 | 襄阳恒大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7班 |
性格特点 | 易激动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羽毛球 | 平均成绩 | 114分 |
指导老师 | 辛达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3、在路上读后感1000字
“……you could call me life on rhe road。prior to that i’d always dreamed of……”
——by凯鲁亚克
这段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的自白,曾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在那极度的时尚使人们的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敏感性变得迟钝薄弱的时代,杰克以一种重锤砸落的姿态惊醒了世人。
第一遍读完全书,我就被萨尔和迪安那种“桀骜不驯,满脑子都是极其愚蠢的思想”所震惊了。我从未想过,也从不敢想去做这样一个冒险家、孤独的旅行人。在那一次次近乎疯狂旅行中,迪安这个有着西部原型的力量和流传至今的拓荒精神的横冲直撞的牛仔带领我们撞进六七十年代美国人被华丽包裹住的渴望自由的内心中。我想起了王小波的一段话,他曾经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提到过,对生活做出种种设置是人的特有品性,人也好,动物也罢,很少有谁敢于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还有很多想要去设置别人生活的人,以及被别人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我想杰克大概就是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吧。
美国的评论家将书中萨尔和安迪称之为伟大的美国“勇气教师”。我很羡慕他们这种有大无畏精神的人。中国人古朴,虽作文不乏创新、能迅速适应环境、吃苦耐劳,但在安宁的现代社会,又有多少躁动、狂热的心被巨大的物质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前几年网上传出一句很火的流行语——“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不知唤醒了多少热血青年心中的渴望。偏偏很多人就是摆脱不了那物欲横流的世界。有人抱怨说自己有家庭、有父母,有人说没钱、没时间,更有人本身就吃不了那种旅行的疾苦。我不想去倡导什么,自由旅行不一定非要是到处溜达,而所谓的勇气也不仅仅是敢于放弃现有的生活去云游四海。自由应该是对人生有所追求,于精神或物质上去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的传奇精神;勇气更应该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豪情壮志!
有人学习书中的萨尔,渴望那种四处奔波的生活,去游历青山绿水。结果却跟别人抱怨,他们只带回来疲惫不堪的身体和逐渐瘪下去的钱包。他们不知道,真正的旅行用的是心,哪怕有再多的挫折、打击,让心灵伤痕累累,但是梦想永远是最好的疗伤药。《在路上》里的人们虽然一有机会就横渡美国开车来回奔波,沿途寻找刺激;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真正的旅行却在精神层面?他们在不停地寻求,寻求在人生乃至世界的另一侧找到信仰和梦想。
在笔直宽阔的路上,人类的旅行和探索是永不消逝的……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龙慧祺 | 作者年龄 | 11岁零6个月 |
---|---|---|---|
在读学校 | 栗胜路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2班 |
性格特点 | 轻浮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滑旱冰 | 平均成绩 | 105分 |
指导老师 | 郭伯权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4、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世态炎凉。
从英法联军的入侵,至共产主义的崛起,算来已有数十年了:鲁迅幼年的百草园,也已消融于战火了。
翻开书页,看见一代大文豪在改革的热潮中成长的历史,油灯又燃,目连嗐头又冤苦地吹了起来……
童年——玩中尝辛涩
祖母的故事,小鲁迅应是记忆犹新吧!桂树上,一匹眼光闪闪的猫沙沙地爬下,蹿进豆油灯下的百年老屋。
“那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的叫着,态度比名人名教授还轩昂。”老鼠不过窃贼罢,却也如此嚣张跋扈:小鲁迅的心灵,是放置了一个多么不平的世界啊!《诗》云,“硕鼠硕鼠,何食我黍!”所谓的“名人”“达官”,有多少腐败与残破寄生于他们的掌下!
再看无常吧,“身上穿的是斩衰凶服,……直写四字道‘一见有喜’。”为什么“一件有喜”?只有阴间才有公正的裁决——在那个时代,世道昏暗,唯他才能带来慰藉!
人生无常,命运总也不公:富佬享尽一生荣华,百姓做苦力、做劳役,还是落得妻离子散、死伤沙场的后果。人间主宰,人情不如无常,公正不若阎王,焉得圆满哉!
青年——书里知中外
小鲁迅或许很缺些玩物罢,连“吡吡地吹上它三两天”的吹都都也觉有趣。一看那《鉴略》,我的心情便由诧异转至同情了:
粤有盘石,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与今日的《五字鉴》怕是同流;若的确,我倒也深明鲁迅的苦衷。先以书中出现的两行为例,单“粤”一字便是浑不出解的——即译为“广东”这地名,也不太通情理——地不是盘古造的么,他出生于大地上的广东区,实在作文费解。这样的歌诀有何用处?
令我感触颇深的,乃是《天演论》。那位本家老辈的作为,倒也可笑——“臣许应骙跪奏……”这是中华历史上的一页,早已泛起黄晕了,却还要“抄下来去看去”,莫非温故而知新么?当西洋的知识与技术传入中国,地质学、矿物学,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哲学,我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而只得继续已迂腐不堪的中国学问么?
想必这就是封建教育罢!我也懂得了:封,乃不接受其他优秀的文化,只禁锢于自己的小天地中;建,乃在基础上继续发展、钻研,不论方向与基础的良与劣。
成年——文章醒国人
鲁迅的弃医从文,便是由仙台学医一事的小插曲引起。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我一愣。初次读时,我还以为“他们”指的是“我”的同学,细细一看,竟真是鲁迅中国“同胞”。这就是中国人,对故友麻木至于此!想起曾见过的有关刑场的照片,对比这群几乎要因畏惧强敌而成为汉奸的中国人,我大大的震惊了!为他们的懦弱,鲁迅也愤慨了,这……凭什么厚颜无耻地称作“同胞”呢?
我常为藤野先生的好意付诸东流而惋惜,但作为鲁迅,怎能因一位仁师放弃一国的命运?医,能医人,却不能医国;唯笔,拯救的是一国的精神,才真正是医国之手啊!
我终于懂得了鲁迅写的《朝花夕拾》的动机,明白了鲁迅的犀利。他的弃医从文,似可惜罢,也确有小小可惜;不可惜罢,也确实大大的不惜。鲁迅是一位解剖家,他的笔是锋利的刀,笔下是真正的中国,解剖的是国民的精神;而《朝花夕拾》则是一张处方:它针对的,就是中国人懦弱的病!
再品一品那个时代的味道吧。
世态,炎凉!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周朕 | 作者年龄 | 11岁零4个月 |
---|---|---|---|
在读学校 | 征文我能行500字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4班 |
性格特点 | 懒惰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旅游 | 平均成绩 | 93分 |
指导老师 | 罗森文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5、背影读后感1000字
无声的爱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见。”读完朱自清的《背影》,仿佛有一双大手拨动我的心弦,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瞬间,我发现了在昏黄的灯光下,父亲的几缕白发。莫名地,我感到鼻头一酸,眼泪险些夺眶而出。我大了,爸爸也老了。他的脊梁在不知不觉间被时间压弯,他的脸上悄悄爬满了粗糙的皱纹,他的大手无声无息间长上陈厚的老茧,他的黑发也在时光的苍老中留下丝丝银白的印记。就如同《背影》中的父亲一样,挺拔高大的身躯渐渐缩小。
楼房造起来了,装修也搞好了……爸爸默默为了我们家付出了那么多,在岁月的缝隙中满是琐碎的片段,上面都是深沉的父爱!可我何曾给爸爸盛我一碗饭?何曾说过:“爸,您歇歇吧”?
我无视了那浓浓的爱,一直以来只是贪婪地享受着父亲的守护,却吝啬反馈给他相同的感恩和爱。那一刹那,无言的心酸和愧疚涌上心头,我是多么不懂事啊。我才发现,父亲头上那苍白的头发,眼角那密密的褶皱,都是我错过的,最需要我去珍惜的时光。它们就像在吸食着父亲那些意气盎然的岁月,沉淀,平静如同深水,却埋藏着巨大的能量。
回想父子俩那些一起打闹、相互鼓励的日子,我埋在父亲背上,听他缓缓诉说故事的日子。那时的父亲是多么年青,多么帅气。而那个父亲现已渐渐离我远去。小时候父亲是我的英雄,无所不能;长大后,他仍是我最伟大的榜样,在生活和学习上为我点明前进的方向。在父亲未在家时,我会学着父亲的模样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爸爸是一名工人,每天要工作到很晚。可是在一天的辛苦后还要为我们烧饭,洗碗,晚上要去田地里劳作。看着父亲疲惫的身影,我感到了心痛。我也发现,这些看上去容易的事实际上并不容易,反而有些繁琐和困难。原来父亲那熟作文练的技术,是在日积月累的劳动中形成的。我知道,父亲也会需要我,虽然每次去帮他总被说“我还小”拒绝我的帮助,但是这是父亲疼我,不想让我吃苦。拒绝我的,是他浓浓的父爱。的确,年少的我还无法肩负家庭的重担,无法如朱自清一样,能为默默付出的父亲也撑起一片天。我仍需要父亲来守护这个家,也需要父亲陪在我身边,鼓励我,指引我。但是我已不是那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我也要学会帮助父亲分担家务,在他疲惫时送上安慰。我也期待着在我能帮助他减轻家里的负担,或者在学习上取得满意的成绩时,看到他欣慰的表情。
作为学生,父亲对我的成绩尤为关注,对我也很是严格。有一次,在我奋力拼搏下考到全校第八位,“很好!”“儿子很棒!”,父亲竟有点语无伦次,神情却那么自豪。那是我在这些天中努力得到的最好的奖励,这比任何的物质奖励都更加显得珍贵。我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在学习上力争上游,让自己满意,让父亲骄傲。
这份父爱,悄悄地渗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庭院里那个充满生机的花园,它是靠父亲的血汗浇灌出来的;屋角那个破旧的婴儿床,是在我小的时候,父亲亲手为我打造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父亲那无言却深沉的爱与守护。虽然有时父亲也会严厉地训斥我,但我知道那是因为父亲不想让我遭受和他一样的苦。这也是我对他尤为感激的地方,就是在他那严格的督促下,我才能拥有这上游的学习成绩。在他那严厉的面孔之后,是一张充满父爱的身影。
看着这个家,它是在父亲的钢筋铁骨上搭建的。这磅礴的爱啊!
好多人,认为母爱是伟大的,他们总这么认为,却忽略了另一个比母爱还要伟大的爱--父爱。父爱没有母爱那么直接,也没有母爱那么张扬,但父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父爱如山,坚毅、深沉!愿我们每个人能感受到沉默的父爱,仔细体味无声的父爱。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张亚勤 | 作者年龄 | 11岁零4个月 |
---|---|---|---|
在读学校 | 阳新第三实验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4班 |
性格特点 | 浮躁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饲养宠物 | 平均成绩 | 107分 |
指导老师 | 方威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