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_不深不浅种荷花作文

1、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人生旅途,山重水复,坎坷挫折,在所难免。智者如水,智者长乐。普通人做事情太容易想当然,他的做法总显得过于用力,在普通人的头脑里,似乎靠决心和勇气便可达到任何目的。面对凄风苦雨,有人仰天长叹,有人颓唐畏缩,惟智者不害怕,不躲避,含笑面对。《愚公移山》是上初中的时候就学过的了。近日闲来无事,又重读了两遍,觉得用大智若愚来评价愚公再合适不过了。事实上,愚公到了九十高龄才决定移山,是他几十年来策划的一个计谋。愚公几十年来一直在揣摩天帝的脾气,终于在垂暮之年摸准了天帝的脾气,知道天帝会被什么样的情形所感动,所以就策划出一幕专为天帝而设计的“移山”大戏,从而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他“搬山”的梦想。经历一次磨难,深刻一次领悟,增加一份明智。机遇和等待的重要是因为它属于自然的规律,人只能借助而很难创造。因此,总是标出锐气的人,就没有认识这种规律,客观现实便会很容易地摧毁一个锐者。

生活之所以丰富多变,多是因为有这个空间。人生活在一个空间里,既然是空间,就有上下左右。空间里的上下左右存有无数个空隙,人走好运或是背运,都想沿着一种‘缝隙’在运行。大智慧的人一般都没有这种锐气,因为他们知道,刀磨得过于锋利,刀刃很快就会翻卷而失去作用。他们懂得世间任何事情的形成,自己只是其中之一,而不是全部。一个智者总是考虑周围的事物,而锐者多考虑的是自己。我们处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的时代,人人争先恐后地显才露能,人人梦想着出人头地、扬名立万。在这大好形势下,如果你也耐不住寂寞,处处显山露水,争着炫耀自己,想尽办法成为别人妒羡的目标,那么,在你的虚荣心不断得到满足的时候,你就离失败越来越近了。过激的人比平常人首先遭到挫折;一个火暴性格的人总要比其他人吃很多亏;一个满身锐气的人,总是比其他人更容易垮下来。大智者从来不显出力量,因此他也从不会因为力量的反馈而被击倒,也从不会因为力量的碰撞而落入陷阱。大智慧的人无论多么年轻都是生活的老者。大智者无论怎样不动,都能促成其事物的成功或发展。这是因为他的柔性和余地中潜藏着足够的变通。“怎么都可以”才是至高无上的,而不是非要怎样才行。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你很难见到他有什么锐利之处,因为大智者从来不以大刀阔斧慷慨激昂表现自己,也从来不刻意显示自己有强大的力量,因此他也不会因为强大力量的反作用力而被击倒。

所谓智者不锐,是说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你很难见到他有什么锐利之处,因为一个真正的智者是不会轻易去做那些过激的事情的。有智慧有才能的人,不炫耀自己,外表给人以很愚笨的感觉。三国时,杨修可以说是才华横溢,假如他能“笨”一些,至于被处斩吗?在空城下,司马仲达若能“糊涂”点,何愁他孔明不坐以待毙。智者做事,或在生活中处理问题,偏执一面的时候是很少见的。似乎总是起到一种化合物的作用。化合其他,也化合自己,使事情尽量彼此柔和。于是很多人看不出智者有什么大智慧或高明之处。他们常常保持缄默,不显山不显水,永远站在最低点仰视别人,俯瞰自己。他们是最谦虚的,是随和的。貌似普通,随大流;而绝不追求个性,犹如大海般的深沉和不可及。只有毫无知识和没头脑的人才会夸夸其谈,口无遮拦。这种人想通过侃侃而谈来打发自己的无聊同时来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结果恰恰相反。智者的不声不响也就在很多时候显出了软弱和没有力量。智者为人,心平气和,遇乱不惧,得宠不惊,受辱不躁。智者处事,含而不露,隐而不显,自自然然,平平淡淡,实实在在,普普通通,从从容容,看透而不说透,知根而不亮底。大智若愚,此之谓也!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一个真正的智者,他绝不会夸夸其谈以显示自己的高明和睿智。有智慧的人是不会随便高谈阔论的。宋代大文豪苏轼道:“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大智若愚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是混混沌沌与天地一体,秉承天地间的灵气,为造物主所呵护。明代学士吕坤在《呻吟语》中说:“愚蠢的人,别人会讥笑他;聪明的人,别人会怀疑他。只有既聪明而看起来又愚笨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大智若愚者,一般是一些得道高人,他们永远似睡非睡,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态度总是淡淡的、傻傻的,一幅与世无争的样子。他们或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者身居闹市,仍心凉如镜。就算身居官场商界,仍能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一切功名利禄,他们拿得起,放得下。

中国成语大都是古人对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不图虚名是树的性格。而人的复杂正是为虚名所累还如:树怕拔高,人不怕拔高,树拔高一寸,会死。“一棵树,固然是一本书,再往深处探究,但更像一个人。树和树相处,天空很高,大家一齐向上生长,人和人相处,地盘有限,难免就要磕磕碰碰。因此,读树以后,再来读人的话,就会懂得老人再老,也不能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同样,拥有优势的新一代,只有在蓝天白云的上升空间里,才能大展宏图。有些人总爱自作聪明,总怕被人当作傻瓜,常常上演一幕幕作茧自缚、自掘坟墓的悲剧。人这本书,没有树这本书厚实,但是,树这本书,却没有人这本书复杂,这就是人和树的不同处。树绝对是个伟大的智者,树的厚实,是因为根扎得深,扎得稳,在不断长高、长粗的同时,亦在不停地延伸向下的深度、围度。“唯恐人不知”,这是人的性格。结果呢,树“年年常绿,岁岁更新”;人,不管显赫、卑微,最终都有老病死亡,“伸腿瞪眼,退出舞台的那一刻”。通览人生,放眼历史,做人该有怎样的抉择?太庙里的古树不是一本无言的教科书吗?树的厚实,不在地面上裸露的伟岸、挺拔,而在深藏不露的“一圈圈深深浅浅的岁月隐秘”中。这些人可能会一招得逞,一时得势,但玩的终究是小聪明,是大愚若智。人的历史,是一本可读的书,树的历史,也是一本可读的书。

一个懂得留有余地并充分利用余地的人,最有可能成为成功者。反之,一个倔强单纯爱钻牛角尖的人,往往最容易失败。大智者虽然看似不强大,却能促成事物的成功或发展,这是因为他的柔性中潜藏着足够的变通。“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水有至柔的一面,以柔克刚,所向无敌。真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也许就是英雄很难过“柔情似水”这一个槛吧!古语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智者的智慧是因为他的柔性中潜藏着足够的变通。智者知足,不做非分之想,用不着催眉折腰,更不必溜须拍马。所以智者大都活得轻松潇洒,自由自在,有一份自主的人格和一份悠然自得的乐趣。

2、不深不浅种荷花作文

不深不浅种荷花作文

犹记以前读川端康成的《雪国》,梦中都回荡着那和服女子的温润笑靥,便痴痴地到花市上买了株樱花来,也盼着一日如霞烟云可映着我家屋檐。

谁想不几日,那花竟死了。老农听着我的叙述,微微地笑:“樱花怎麽能那麽养呢?它有自己的种法。”

那一刻,我猛然间开悟,原来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惟有适合自己才可开出一片繁华,否则生且不易,又何来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想来又有多少人沉迷於仿效他人的热潮,()丢了自我?塞辛格《麦田上的守望者》风靡一时,大街上戴鸭舌帽穿风衣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歌德为慰藉自己的书出版,一时自杀又成为一种时尚。当时尚的潮流席卷於世,当喧哗与骚动潮水般涌来,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与自信,坚持自己,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蝶翼翩翩,这群精灵懂得避开烛光,不做那扑火的飞蛾,而去尽情享受自己的幽暗。我们为人处世亦该如此。古人诗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便深谙为人之道。何处种菱何处种稻与如何摆放我们的心灵原本是一个道理。大时代的喧哗与骚动原本与你无干,你只养一池心莲,自守一树清凉,便自得其所,岂不快哉?

人生如雪中观鹤,有清净,亦有混杂。前者心思明亮,不掺一丝杂质,如弘一大师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天地间便盈满了纯净。后者则有污浊有沼气。人活於世,不求随波逐流,便如一朵墨梅,可静静绽放於生命的绢帛。

再想古代士子熬得十年寒窗,只求一举成名天下知,竟是痴了。生不用封万户侯,只求如徐霞客,遍览名山大川,一仆一驴,一笔一绢,任他世事烦扰,我自有天枕地床﹔更无需黄袍加身,便如蒲松龄“老於世情乃得巧,昧於世情则得拙”,他秉持一拙所自安的生命准则,在野狐鬼妖间荷有一颗天籁自鸣、童真满掬的心灵,给无数士子以“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想象。

天籁自鸣,不择好音。为人处世,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即使荆棘满生,亦可步步生莲,脚下生风。“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也痴了,且让那花睡去,明朝醒来,又可开得一片春天。

3、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