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肖复兴:男女诗篇
肖复兴:男女诗篇
一事当前,尤其是困难或恼怒的事———
女人容易皱眉头;男人容易动拳头。
女人首先想的是没法办;男人则想的是怎么办。
男人爱用脑子干事,就像电脑遥控朝着既定的目标;女人爱用感情处事,就像海葵伸出众多触须盲目无着。
女人是感性的;男人是理性的。
感性的,可以激情如火,火却可以漫天燃烧,也可以熄灭如灰;理性的,则是恒定的天空,无论日月星辰如何起落,霜晴雨雪如何变幻,天空总是横贯在头顶不变的。
认识这个世界,男人靠的是头脑;女人靠的是血液;投入这个世界,男人用的是思考;女人用的是生命。
和这个世界相联系,男人凭的是意志;女人凭的是感觉。
情到深处,女人一般爱对男人说:“我是你的!”而男人一般爱对女人说:“你是我的!”
对于爱,男人憧憬于征服;女人满足于献身。
走进公园的一角,女人就会赞叹地说:“啊,这公园真美!”走出公园之后,男人却会不以为然地说:“还有比这更美的公园呢!”
对于生活,女人着眼于眼前;而男人则着眼于未来。
崇拜力量和美,是现今男人和女人身上共存的人类一种原始宗教形态。
只不过,男人和女人已经没有了这种宗教意识。
男人只有在女人身上找到对美的崇拜;女人只有在男人身上找到对力量的崇拜。
女人可能接近美;男人可能接近力量;但男人和女人都不是各自的宗教的殿堂,便不可能再接近宗教。
男人的心,可能是风雪中的平原,坦荡无垠,能够承受住风雪的吹打;女人的心,可能是雪原上高耸的山峰,不仅能够承受住风雪的吹打,而且能够达到接近太阳和月亮的路。
这就是为什么女人拥有着哺育人类的高耸乳房,而男人的胸脯只能是平坦坦的原因。
女人如水;男人如石。
水,可以千曲百折,千姿百态;石,却是始终如一,巍然屹立。
水,可以围绕着石流转回旋;山,却不会如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
男人在女人的怀抱中能够长大;女人在男人怀抱中可以缩小。
常在女人面前故作刚强的男人,很可能真正到了需要他刚强的时候阳萎;常在男人面前故作天真的女人,很可能天真只是一道面具,真正的天真早已沦丧。
女人以自己的生命和感情唤醒男人;男人以自己的生命和感情唤醒世界。
虚荣和愿望常常是姐妹;自卑和自尊常常是兄弟。
女人的虚荣,常常是愿望的贫穷和愿望的渴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男人的自卑,常常是披在心底对自尊向往的一件外衣。
回家爱把拳头打向孩子的男人,一般在外面都是软弱的。他把在外面的屈辱,撒向了比自己软弱的孩子。
常说男人的占有欲望最强,其实是错误的。
女人的占有欲望才最强。曾有人进行过这样的观察:当女人看到一朵漂亮的鲜花,她第一想把花摘下,第二想把花戴在自己的身上或头上。
而对于美,男人更在于欣赏和震惊,不在于非得占有。
常看到书和杂志爱以女人做封面。
其实,女人一般只是一本书的插图;男人才是书的内容;而封面是归属于时代的。
把男人当做自己手中的拐杖的女人,拐杖在女人的梦中能够长成一棵开花的树;把女人当做自己手中拐杖的男人,拐杖很可能有一天会成为惩罚自己的棍棒。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谁也不要幻想或自以为是想象自己是一把万能钥匙,能够所向无敌打开世上所有的锁。
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能够打开对方这一把锁,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女人生来就是要找依靠的。尤其是当一个自以为原来很坚强的女人发觉自己很软弱的时候,更需要一个男人支持,便像一株小草需要一座大山支撑一样。
女人最易受时代和时尚裹携,常常表现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服装,一是婚姻。
服装,追逐时尚的时髦;婚姻,紧跟时代的潮流。
男人往往把感情当做生活的一部分,拿得起,放得下;女人往往把感情视作生命的全部,拿是拿得起,放却放不下。
有时,女人的心是无底洞,欲壑难平。
有时,女人其实需要得很少,就像金笔尖上那一点点金,即可写出淋漓酣畅的文章来。
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个男子汉的呜咽,便在关键时刻能如一把刀子,割动再硬女人的心。
女人有泪经常弹。一个女人的眼泪,便如秋天树上的落叶一样再多也不值钱。
不善言词,并不是什么缺点;花言巧语,并不是什么优点;
人类发明并创造了语言,发挥了一些什么,也遮掩了一些什么;在表达感情、阐述思想、倾吐内心方面,语言并不是一切;真诚朴素,永远是语言的内核,或者说是比语言更为重要的灵魂。
满树缤纷的花朵,可以令人眼花缭乱,有时往往却不抵欧.亨利的那最后一片叶子更让人心动而难忘。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如此。男人和女人之间,美好而难忘的境界,有时候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沉默的男人,是一座大山,他让女人感到力量和安全感,而向大山走近。
夸夸其谈的男人,是一个喷泉,他让女人感到湿润之后,又怕被喷出的水花淋湿,而渐渐离开喷泉。
古典的爱情,时下让许多人贻笑大方。像梁祝一样,听听音乐可以;像罗米欧与朱丽叶一样,看看电影可以;无论男女,傻兮兮真的把那一份爱当成命一样重要而共赴生死的,越来越少。
爱,已经下凡到人间,从沐浴在王母娘娘的瑶池下到了公共澡堂子。
男人像是三角板,女人像是圆规。
无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集体,要想画出理想的图纸来,需要三角板和圆规的配合。
有了男人的三角板,女人才可以外圆内方;有了女人的圆规,男人才可以内圆外方。
一般而言,男人和男人之间,可以把友谊维持持久,尽管平常很淡,淡如清水,并不浓烈。女人和女人之间,这样持久的友谊很难。她们很容易好起来像是一个人,坏起来却可以立刻形同仇人。
所以,世界上,最伟大的友谊可以存在于男人之间,却很难在女人之间找到。
女人靠乳房可以哺育孩子,也可以哺育整个男人;男人只可以靠自己的阳具和拳头征服女人和孩子,却没有哺育的功能。
男人可以把女人拉到自己的身边缩短距离,却和孩子有一种天然的距离。
当女人只是一个女人的时候,心可能窄得难容一滴水流过;当女人只有做为母性的时候,心才可以宽得跑得下汽车,起飞得了飞机。
做为女人,可能是渺小的;做为女性,则是伟大的。
女人的年龄和姿色是花,容易凋零。
女人的化妆和服装是糖纸,只为包装。
女人的学问不是花,不是糖纸,可以让女人拥有一辈子保持不会人老珠黄的魅力。
气质,是学问外在的表现形式;宽厚的心地,是学问培育出的内核。
年轻的女人爱幻想;不年轻的女人没幻想;
爱幻想的女人,现实中常碰壁;没幻想的女人,现实中没色彩;
年轻的女人,最躁动;年老的女人,最孤独;中年的女人最苦。
年轻的女人,不用化妆就是一种美;年老的女人,满脸皱纹就是一本书;中年的女人,不化妆不美,化了妆也不见得就美。中年的女人上有老,下有小,一根扁担挑两头。
中年的女人青春已逝,常回忆和感慨过去的美好时光。过去年轻时流泪会有无数男人伸手去接泪水;如今泪流满面,男人们包括自己的老公不管或顾不得管了。
生活的艰苦,咬咬牙,能忍;感情上的冷落,最难忍受;它让她们陡然觉得青春的一去不复返而生命价值的贬值。
中年的女人,是夏日里的最后一朵玫瑰,是最后的机会。
有人看见了,把你采走了;没人看见,任你开去,不过多久,你就枯萎、败去,孤零零落下,纵使普希金把你捡去,也只能把你夹在书本里,不过让他吟咏几句小诗而已……
珍重这最后的机会。
年轻的女人最容易得意地挥霍自己的青春。以为青春就是一张最大面值的钞票,可以畅行无阻;以为生命就是一场永远演下去的晚会。
当青春透支的时候,已经是无可挽回的,晚会已经快要落幕了,手里的钞票没有了,只剩下一张节目单。
年轻的女人属于春;年老的女人属于冬;中年的女人属于秋。
冬天已是花叶的枯萎飘零;春天只是花开的一时烂漫;而秋天是果实的季节。
男人上街,爱瞟女人的脸蛋、胸脯和屁股。
女人不上街,爱用皮尺量自己的三围;女人上街,爱用眼睛测别人的三围。
男人的目光爱关注异性;女人的目光爱关注同性。
女人的一半是特区,等待开发;女人的一半是禁区,需要保密。
一般女人爱把自己、爱情、孩子,三点连成一线,圈成一圆,永不疲倦、永无止境地循环往返地走着。走得高兴了,会觉得如太阳、如月亮一样的圆;走得不高兴了,会如阿q一样诅咒圆为什么总也画不圆?
女人赢得爱情时,是女人的觉醒;女人拥有孩子时,是女人的成熟。
女人失去爱情时,女人失去生活的一半;女人失去孩子时,女人失去生活的全部。
女人可以分成这样几种类型———
贤惠却软弱的母亲型;才气但不美的才女型;不美却能诱惑男人的娼妇型;美丽而高雅的维纳斯型;美丽却不高雅反倒疯狂报复狠毒的美狄亚型。
当然,有人会身兼几型,但毕竟以一种为主。
最难以忍受的女人,是这样如下几种:内心一无所有却装饰得灿若星花;人老珠黄却矫情装扮得情窦初开;刚刚青春少女非要浓装艳抹成久经沧海的小妇人;和麦克白夫人一样能够从正吃奶的婴儿矫嫩的口中毫不留情地拔出奶头而将婴儿摔得脑浆迸裂的穿裙子的撒旦。
女人天生是诗人,因为爱想象;孩子天生是画家,因为很天真;
老人天生是哲学家,因为爱唠叨。
只有男人什么也不是,因为男人太注意实际。
男人越来越雌化。“床头跪”“妻管严”,这些新名词是这种形象生动鲜明的注脚。
男人越来越会耍嘴皮子。蹩脚的相声、小品,才大行其道。
男人越来越没有血性。路遇小偷、强盗、刺客,敢于张飞怒喝当阳桥挺身拔刀相助的人越来越少。
男人越来越没()有了信仰。疯狂痴迷足球,并不是信仰,正如足球虽然和太阳一样的圆,却不是太阳一样。闹事的球迷越多,说明信仰的脆弱和单薄。
性,常常是男人的一种消费品。
一般而言,女人更重情;男人更重欲。
男人的欲,往往可以立等可取;女人的情,却需要酵母发酵,有待时间的过渡。
好的男人,是女人的一面镜子,能够照着镜子让女人重新认识自己;好的女人,是男人的一位雕塑师,能够把男人重新塑造成一个新人。
好的男人,是棵擎天的大树,能够为女人结满果实,能够为家庭洒满绿荫;好的女人,是支美妙的旋律,能够为男人安慰心灵,能够为家庭布满欢乐。
好的男人,是家里的一道门,能够带着全家人从他的这道门里走出,走向一片新天地;好的女人,是家里的一扇窗,能够带来星光月色和鸟语花香,从她的这扇窗里映照给全家人。
好的男人,是山涧一条溪水,即使不是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总是汩汩地向前流着,浸湿着哪怕小却是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好的女人,是天上一颗星星,即使不是一轮清辉明媚的月亮,总是闪闪地照亮着,哪怕是在月缺云多的时候,也能照亮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际。”
2、肖复兴:窗前的母亲
肖复兴:窗前的母亲
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的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我们了。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也沟通着她和我们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3、肖复兴:母亲
肖复兴:母亲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来,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望着这陌生的娘儿俩,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忐忑不安地偷偷看她和她的女儿。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硬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邦邦的水泥地,不在我那样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惟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灯光里是妈妈跳动的心脏。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动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4、肖复兴:学会感恩
肖复兴:学会感恩
西方有一个感恩节。那一天,要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那一天,无论天南地北,再远的孩子,也要赶回家。总有一种遗憾,我们国家的节日很多,惟独缺少一个感恩节。我们可以东施效颦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我们也可以千里万里赶回家,但那一切并不是为了感恩,团聚的热闹总是多于感恩。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蜜蜂从花丛中采完蜜,还知道嗡嗡地唱着道谢;树叶被清风吹得凉爽,还知道飒飒地响着道谢。但是,我们还不如蜜蜂和树叶,有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忘记了需要感恩。
没错,感恩的敌人,是忘恩负义。但是,真正忘恩负义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们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然,便容易忽略或忘记,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难道不是吗?我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呢。而我们自己呢,哪怕是同学或是情人的生日,都不会错过他们的party,偏偏记不清父母的生日,就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跪拜在教堂里的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的,纵使我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总是被那种神情所感动。
恨多于爱的人,一般容易缺乏感恩之情。心里被怨恨涨满的人,便容易像是被雨水淹没的田园,很难再吸收进新的水分,便很难再长出感恩的花朵或禾苗。
不懂得忏悔的人,一般也容易缺乏感恩之情。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往往惟我独尊,一切都是他对,他从来都没有错,对于别人给予他的帮助,特别是指出他的错误弥补他闪失的帮助,他怎么会在意呢?不仅不会在意,而且还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帮助是多余是当面让他下不来台呢。这样的人,心如冰硬板结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湿的,便也就难以再松软得能够钻出惊蛰的小虫来,鸣叫出哪怕再微弱的感恩之声来。
财富过大并钻进钱眼里出不来,和权力过重并沉溺权力欲出不来的人,一般更容易缺乏感恩之情。因为这样的人会觉得他们是施恩于别人的主儿,大腹便便,习惯于昂着头走路,已经很难再弯下腰、蹲下身来,更难于鞠躬或磕头感恩于人了。
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是,感恩一定不要仅发于心而止于口,对你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把感恩之情表达出来。美国曾经有这样一则传说,一个村子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饭,母亲端上来的却是一盆稻草。全家都很奇怪,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母亲说:“我给你们做了一辈子的饭,你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感谢的话,称赞一下饭菜好吃,这和吃稻草有什么区别!”连世上最不求回报的母亲都渴望听到哪怕一点感谢的回声,那么我们对待别人给予的帮助和恩情,就更需()要把感恩的话说出来。那不仅是为了表示感谢,就更是一种内心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会感到世界因这样的息息相通而变得格外美好。
我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湖南两姊妹在小时候一次落水,被一个好心人救起,那人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两姊妹和她们的父母觉得,生命是人家救的,却连一声感谢的话都没有对人家说,发誓一定要找到这个恩人。他们整整找了20年,两姊妹的父亲去世了,她们和母亲接着千方百计地寻找,终于找到这个恩人,为的就是感恩。两姊妹跪拜在地上向恩人感恩的时候,她们两人和那位恩人以及过路的人们都禁不住落下了眼泪。这事让我很难忘怀,两姊妹漫长20年的行动告诉我,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对有恩于你的人表示感恩。而感恩的那一瞬间,世界变得是多么的温馨美好。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几年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在崇文门地铁站等候地铁,一个也就四五岁的小男孩,从站台的另一边跑了过来。因为是冬天,羽绒服把小男孩撑得圆嘟嘟的,像个小皮球滚动了过来。他问我到雍和宫坐地铁哪边近,我告诉他就在他的那边。他高兴地又跑了回去,我看见那边他的妈妈在等他。等了半天,地铁也没有来,我走了,准备上去打个“的”。我已经快走到楼梯最上面的出口处了,听见小男孩在后面“叔叔,叔叔”的叫我。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便站在那里等他,看着他一脑门子热汗珠儿地跑到我的面前,我问他有事吗,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刚才忘了跟您说声谢谢了。妈妈问我说谢谢了吗。我说忘了,妈妈让我追你。”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孩子和那位母亲,他们让我永远不要忘记学会感恩。对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记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