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基督山伯爵》有感](http://www.wenzidahui.com/tu/245.jpg)
1、读《基督山伯爵》有感
读《基督山伯爵》有感
文/侯舒
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一一题记
当复仇使我们不幸时,宽容让我们落泪。 痛苦消融在人性里,便生出完美
爱也彻底,恨也彻底,报恩也彻底,复仇也彻底。这就是在我读完《基督山伯爵》时最大的感受。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也是需要养精蓄锐的,并不是凭着一时的心绪就可轻举妄动的。而基督山伯爵,则是最具体的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这句俗语。在经历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后,他的人生要义就是找寻曾经的亲人,曾经的恩人和曾经的仇人。在确认了所要找的人以后,他并没有如我们在武侠小说里所见的那样,于恩人抱拳云赴汤蹈火,再所不惜,于仇人一剑刺死。他选择了他自己的方式。对曾经有恩于自己的船士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也支持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却从来不让他们知道其实自己就是为了报恩而来。如果说他的报恩令人感动,那他的复仇则是如此的淋漓尽致,在我们也有几度的叫好后不免有点心惊。
作为世界流传最广的名著之一《基督山伯爵》着实有着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令作为读者的我欲罢不能。
我看着他从天堂掉入地狱,看着他从云端掉入地心,看着他从充满希望到彻底绝望,看着他从一个充满朝气的青年变成一个心中充满仇恨的复仇天使,看着他最终放下仇恨,找到幸福。
快乐对他来说是短暂,十四年的牢狱之灾,使他的外貌,声音,心性,性格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坟墓中爬出來,恩怨分明,对帮过他的人进行报恩,对那些对不起他的人,施以报复。
人们总是不满足语言现状,不满足于既得的幸福,可只有当失去时,才发现那份幸福是多么的磨足珍贵。
我们总是埋怨学习的枯燥,父母的唠咧,而我们却不知道,父母的爱是世间最无私的情感。
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最终终于看透世事,正如他对莫雷尔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既没有幸福也没有不幸,只有一种处境和另一种处境的比较。必须想到过死的痛苦,才能懂得生的快乐。"那是怎样的豁达,怎样的胸襟!那是历经磨难后得出的人生感悟!
读完《基督山伯爵》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在初中的时候我就听过大仲马的这部作品,后来学习编导,更是对这部作品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可惜没有太长的时间让我拜读,所以一直怀着一种敬畏的心理,还有我觉得咱们中国人的文化观念和人家法国人有太多的差异和隔刻,因此这次拜读也是怀着一种虔诚的心那来感受它。
在法国没有人不承认大仲马是一个相当杰出的作家,甚至可以和雨果莫泊桑等大家相提并论,也许就是这部《基督山伯爵》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相比较他的另一本著作《三个火枪手》而言,我还是更喜欢《基督山伯爵》这本书。
《基督山伯爵》采用了和《红楼梦》相似的问答式的格式,使读者不至于太累去读那些长篇大论。
我觉得整部小说都强调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复仇”,因此人们有时把它翻译成《基督山复仇记》,我觉得也未尝不可,它向我们揭示了命运的相差,从天堂到地狱,于监狱坟墓走向人间的辉煌殿堂,也许正是这种命运的频烈反差才造就了这部小说的文学成就。王人公爱德蒙唐泰斯钓坎坷命运贯穿于整部小说,从他走出地狱门口的那刻起,他的心理就写着两个字“复仇”,因为上天给他安排的命运太不公平了。他20岁就成为了“法老号”船的大剧,而且有个很相爱的女朋友,美丽而善良,就在唐泰斯即将成为“法老号”船长,就在他即将娶他心爱的梅尔塞苔丝的时候,那些嫉妒他的人给他的命运下了无情的审判,而更不幸运的是遇到了糟糕的法官德维勒福,让他在可怕的紫杉堡监狱度过了漫长的14年。在这期间他的父亲被活活饿死,他心爱的姑娘却嫁给了陷害他的费尔南,这些都是在他逃脱死牢之后才知道的。在紫衫堡监狱他意外认识了法利亚神捕.这为他后来成为有名的基督山伯爵打了基础。法利亚神捕知道在基督山有笔宝藏,而他眼看是出不去了,在考验了唐泰斯之后,他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他。尽管唐泰斯对这笔财富抱很大的希望,但这的确是正确的,这成为了他复仇的工具。我觉得法利亚神捕给唐泰斯最可贵的不是这些,而是那些上流社会的礼仪和不可估价的知识。
当基督山完成他的复仇计划之后,他的内心有过挣扎,究竟他的复仇是对还是错的?尽管这些人都给过他太多的伤害,在这部小说即将结尾的部分,有一节叫《宽容》,的确他虽然让银行家唐格拉尔破产,甚至遭受痛苦,但他却没有杀死他,尽管他的命就在基督山的手里。我觉得这正是小说想向我们阐明的,在复仇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宽容。
在小说的结尾处基督山给摩雷尔的信中成功的阐述了主旨,还有他赠给瓦朗蹄娜维勒福和摩雷尔的财产,尽管她的父亲是基督山的敌人,但可敬的伯爵还是给了善良的瓦朗蹄娜幸福,这正是宽容。基督山说“世上本来就没有幸福和不幸,只有相比较的境遇。只有经历过苦难才知道幸福的滋味,只有曾经想过将要死去才知道活着的快乐。人类的一切智慧和力量都包含在两个词中,----希望和等待。
的确在唐泰斯被关进监狱绝望的时候,在他想到去死的时候,是源于生命本能的呼声”我要活下来,我要逃出去,我要自由,我要复仇“,正是在这些等待和希望中活下来,并最终获得幸福。
《基督山伯爵》给我人生哲理就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与打击,都要勇敢的活下来,不要放弃上天给予你的宝贵生命,在怀着希望和等待的人生里,上帝会 看到你的虔诚,会给予你幸福。
2、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
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一)
这个星期,我在家看了一本《基督山恩仇记》,这本书是法国大作家大仲马的名着,讲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也是一个用爱最终战胜仇恨的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十分惊险,令我看了回味无穷。
青年水手:邓蒂斯·爱德蒙以自己诚实忠勇的品格赢得了法老号船长的重任;与此同时与他相爱已久的梅茜蒂丝姑娘也答应嫁给他,他们商议马上举行订婚宴。这双重幸福令丹特斯喜不自胜,也让一些人妒从中来。他的同伙弗尔南德暗恋着梅茜蒂丝,他为了能赢得梅茜蒂丝就诬告邓蒂斯·爱德蒙是拿破仑党员。他所写的密信落入了代理检查官威尔夫手里,威尔夫为了保护收信人——威尔夫的父亲,将邓蒂斯·爱德蒙打入了死牢,终身监禁。绝望的邓蒂斯·爱德蒙在经历了各种磨难和幻灭以后,结识了在狱中准备逃跑的法利亚长老。法利亚长老因为羊颠疯病而面临死亡,他在临终前告诉了邓蒂斯·爱德蒙自己藏在基督山岛的一笔巨宝。十四年以后邓蒂斯·爱德蒙逃离了恐怖的伊布堡监狱,他以自己的勇猛,借助金钱的帮助,拯救了濒临绝境的莫勒尔一家及其他曾救过他的人;并对陷害他的仇敌——施以严酷的报复。最后,在神的博爱的感召下他始终没忍心杀他的仇敌——弗尔南德。
读完了这本书,我感觉只有只有真正的宽恕才能获得心灵的平安,从这点来说,宽恕比复仇更伟大!
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二)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是法国着名作家大仲马写的《基督山恩仇记》,《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基督山恩仇记》所讲的是一个叫爱德蒙的青年水手被坏人诬告,进了监狱。他在监狱里生活了十七年,每天和一位老神父学习知识,并挖掘通向自由的地道。最后,在老神父死时,他机灵地躲进了遗体的袋子而逃脱,并在老神父生前告诉他的基督山中找到了大量宝藏。他得到宝藏后改名为基督山伯爵,以示永远不忘那不堪回首的过去。他先是回报恩人,给他钱财度过余生,接着又从仇人身上夺回了他们掠走的一切。
当他完成了复仇后,他选择了宽恕,读后感《《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他宽恕了腾格拉尔,他最终认识到:宽恕比复仇更伟大。人类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这个故事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爱德蒙。邓蒂斯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博大的胸怀。对于我的老师和亲人要感恩图报,对于朋友要热情帮助,对于有矛盾的人要化解宽恕。
我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也要知难而上,决不退缩!
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三)
前天晚上我终于看完了那套《基督山伯爵》,好像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好好地看书了。这次真的是不容易,看了有1个月吧。看书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你觉得有事可干,不至于在闲极无聊时没事找事,其实好多家庭琐事都是这样造成的。所以我们家里一直都比较和睦,真真是五好家庭的典范啊!
言归正传,说一下读后感吧,基督山伯爵的原型是水手出身的唐泰斯,乃一热情四射、极富爱心的小伙子,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更有了自己心爱的女友——漂亮温柔的梅尔赛苔丝。然而上帝就是这样,往往在一个人事事顺利时,横加一道磨难,当然这次加给唐泰斯的磨难太深重了,他在与未婚妻的订婚仪式上由于小人费尔南的嫉妒被匿名诬告有罪并被警察带走了,从此竟在监狱里度过了漫长的17年。期间,未婚妻嫁给了费尔南,他的老父亲也含冤饿死。但好人终有好报,他在监狱里无意中认识了神甫法里亚,一位意大利学者,精通各种知识,唐泰斯通过他俩挖掘的地道跟神甫学习了好多知识,同时也赢得了神甫的信任,把宝藏的具体地址告诉了他。终于在神甫不幸去世的那天,唐泰斯冒充神甫被狱卒扔到了海里。后来他凭借着自己的才智和能力摇身变为人人敬重的基督山伯爵,并报恩复仇,最终赢得了属于他的爱情——美丽的公主海黛。
当然大仲马写得比较神奇,内容颇为波折,越往后越引人入胜,让人读来回肠荡气。维克多。雨果对大仲马的评价就是:他就像夏天的雷阵雨那样爽快,是个讨人喜欢的人。他是浓云,是雷鸣,是闪电,但他从未伤害过任何人。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像大旱中的甘霖那般温和,为人宽厚。
现实生活肯定不会像小说里那样复杂,况且对于我这种头脑简单的人来说,书中好多人的名字我都记不住,所以我不相信真的就有心眼那么坏的人。从小妈妈就说我眼里全是好人,一点坏心眼也没有,至今依然如此,想必这就是本性难移。我真的希望世界上的人们能够心胸开阔一点,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反正阿拉是这么想的了。
3、《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一)
《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是以情节取胜的通俗小说。十九世纪中叶,这部小说是当时排行榜上的“畅销书”,而大仲马本人,亦可谓当时法国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
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十九岁的爱德蒙·唐泰斯,是个活力四射的年轻水手。他有慈爱的父亲、甜蜜的爱人,有光辉的前程、幸福的生活。善良乐观的天性,使得他对周遭的每个人都以礼相待,并且真挚热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写满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神往。可就在他的结婚典礼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一时间失去了一切,伴随他的只有伊夫堡阴森地牢里的黑暗及精神和肉体对他的双重折磨。可与此同时,有人正把快乐建筑在他的痛苦之上。他们害死了唐泰斯的父亲,夺走了他的爱人。在他最无助绝望想要自杀的时候,法里亚神甫走入了他的生活。神甫把自己一生的知识传授给他,告诉他基督山岛宝藏的所在,并帮他成功越狱。此时,唐泰斯入狱已有十四年。十四年里,物是人非,唐泰斯也由一个懵懂青涩的青年变成一个家资巨万的伯爵。他开始报恩亦开始报仇。昔日的船主莫雷尔有恩于他,伯爵首先把这位濒临破产的好人从绝望的路上救了回来。此后又始终照顾他的儿女,直至最后把基督山岛的宝窟送给他们。对唐格拉尔、费尔南和维尔福三个分别代表法国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显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个个击破。最后,这三个人破产的破产、自杀的自杀、发疯的发疯,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在小说中,基督山伯爵这个人物几近完美。在与仇人面对面复仇时,他没有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他的良知从未泯灭,他的人格亦未扭曲,他始终保留高贵善良的心。当他帮助莫雷尔一家摆脱困境的时候,当他从一个该诅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个女儿的时候,当他答应梅尔塞苔丝不杀仇人之子的时候,这个高贵的心灵映出了金子般的光辉。基督山性格里贯穿始终的节制,即面对财富、美色、仇恨的不贪婪,亦让我印象深刻。在达成一生最大的心愿后,他悄然地放弃了原有的财富,只身远走他乡。
掩卷思索时,觉得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几乎完成了从人到神的蜕变过程。因为掌握巨大财富的支配权,基督山伯爵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似乎整个社会都在围着他转。这固然有它揭示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社会现象的积极意义的一面,但从文学创作角度出发,塑造这样一个完美的“超人”,不能不说是作品的一个败笔所在,因为它大大削弱了作品现实主义的批判力量。在大仲马笔下,时时吐露出金钱可爱、金钱万能的观点,也反映了他本人的“拜金主义”思想观念。大仲马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过:“在文学上我不承认什么体系,也不屑于什么学派,更不树什么旗帜;娱乐和趣味,这就是惟一的原则。”大仲马之所以在法国文学史上不能得到更高的地位,究其根源,我想这恐怕就是主要原因所在。
翻看全书,不能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布局谋篇的编故事才能。在这部将近一百多万字的小说里,既有节奏紧张、大起大落的高潮,也有节奏相对舒缓、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的小故事。大仲马在小说中还不时穿插一些典故传说、奇闻轶事、异域风情和大海、岛屿的景色描写。所有这些,也许就构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大仲马情趣”吧!如果单纯以故事情节论,我以为《基督山伯爵》确实是难得一觅的好书,并且让人大开眼界、回味无穷。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二)
《基督山伯爵》讲的是关于一个名叫基督山伯爵的人。书一开始,就介绍了一个名叫爱德蒙·邓蒂斯。他是一位善良,聪明,精明,能干的年轻水手。他在一艘船上担任大副的职位,但是因为船长在旅途中突然暴病而亡,爱德蒙·邓蒂斯便在船上主持大局。在船上有一个精明的水手,名叫邓格拉斯。因为妒嫉与性格不和,所以到处与爱德蒙格格不入,处处为难。但是始终不能把邓蒂斯如何,所以对他还恨在心。
邓蒂斯有一个名叫美蒂西斯的未婚妻。她温柔贤惠,兼有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貌,他们俩两情相悦,郎才女貌。然而有一个名叫弗南的渔人也看上了美蒂西斯。他自负与美蒂西斯一起长大,自然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然而美蒂西斯对邓蒂斯情深,对弗南也只有兄妹之情。弗南因此也大大的不悦,妒恨起了邓蒂斯。
邓格拉斯和弗南合谋要将邓蒂斯除之而后快。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邓蒂斯固然被关了14年,却在狱中遇见了一名老人,并得知了在基督山小岛上埋葬了一批宝物。后来邓蒂斯逃了出来,摇身一变,成了基督山伯爵。基督山伯爵到了巴黎,成为那曾经陷害过他的复仇天使。
《基督山伯爵》最后与一封伯爵意味深长的信而终:“……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作者大仲马把主人公基督山伯爵写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心理活动尤为细致。虽然大部分时间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诉说故事以及描写基督山伯爵,但是却毫不费力的塑造了这位外刚内柔的伯爵阁下。
这本书对我感触最深刻的是基督山伯爵的变化。他从一个柔和的人变成了一个老练,刚硬的人。那时他一心想着报仇,并没有感觉到人生之乐。后来他发现,他做的似乎过了。然而大错铸成,无可挽回,追悔莫及。当他发现自己错了,立刻罢手,从石头又变回来原来的爱德蒙,只不过成熟了,慈悲了许多。虽然做出了的事如水,不可倒流,但是还有许多事他还可以改变。
基督山伯爵给予了两个人幸福以后,便扬长而去,从此不再问世事。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三)
刚刚看完了一部由名着翻拍的电影《基督山伯爵》。《基督山伯爵》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小说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法兰西的19世纪上半叶——一个充满风险与刺激的年代,令人无限遐想。电影的主人翁爱德蒙·唐泰斯就来自这个充满风险与刺激的年代。
电影的开头为我们展现了一副大航海时代的场景,法老号的船副唐泰斯率船队平安归来,受到了英雄般的欢呼,他本可以代替追随拿破仑去厄尔巴岛的原法老号船长成为新的船长,但他毅然放弃了航海,同自己的未婚妻结合。如果故事就这样发展下去,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结局。但这时,三个小人为了各自的利益,联合起来陷害了无辜的唐泰斯,将他流放到一个孤岛的监狱里。17年后,唐泰斯才艰难地逃出监狱,在机缘巧合之下,唐泰斯得到了基督山无人岛上的宝藏。影片中唐泰斯捧起珠宝的哪一片段让笔者很是触动。他向圣母玛利亚发誓,他会成为她所希望他成为的哪一种人。此刻,以前那个对生活无限憧憬的唐泰斯死了,而后,一个心中充满仇恨的——上帝的卫道士——基督山伯爵诞生了。
电影的结局大家都知道的,三个曾经陷害唐泰斯的小人都身败名裂,受到了惩罚。但电影与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唐泰斯与梅塞苔丝的情感纠葛演绎地更加柔肠寸断,这大概是法国人一贯的浪漫主义风格在电影作品中的表现。当梅塞苔丝请求唐泰斯放过自己的儿子时,唐泰斯的内心一定非常痛苦。对于一个性情中人最痛心的事莫过于自己所爱的人不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那个他一直深爱的女人真的爱过自己吗?男女之间的情爱难道真的敌不过母子之间的天伦吗?这些问题不单困扰着唐泰斯,这些问题同样埋藏在每一个观众的心里。()
什么是浪漫主义?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曾给过一个经典的解读:用超现实的手段来取得圆满的结果。试想,如果唐泰斯没有遇见挖地道的神甫,没有巨额的宝藏,他拿什么去复仇,拿什么去惩戒卑鄙小人呢?唐泰斯岂不是要在伊夫堡绝望的死去,而那三个小人岂不是仍然逍遥法外且非富即贵吗?这就是浪漫主义作品留给人们的无限思考。
4、基督山伯爵后感
基督山伯爵后感
今天终于把基督山伯爵看完了,我了解我已经讲不出什么话来了,开始变得很神经,见到1个人熟悉的还是生疏的都会跟他讲看看这本书吧,你务必不会后悔的。昨天我的心情很不好,我想我是完整的受到这本书的危害了,看这本书的时间觉得自我像个疯子会跟着情节的发展剧里人物的命运而或喜或悲。
我想这个结局还是令我相对满足的,只是有点遗憾弗朗兹竟然不是书中的主人公他似乎只是为了伯爵报复需要而引出来的1个人物,我真的很欣赏他以及阿尔贝,也欣赏大大多数法国人视个人名誉与尊严为生命的观点。以前一直认为国内外人也是那种对感情不忠诚的人,看了这本书后,我看到了许许多多视感情为生命的人,这一直使我很受感动。爱德华的死曾让我一度感到难过,或许这是唯一一件伯爵没有持续好的事而这也让伯爵感到极其难过尤甚为自我是否应该复仇感到怀疑尤甚于愧疚。正如海迪所()说,伯爵在我心中永远是:最伟大,最善良,最漂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