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起义纪念馆观后感_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1、八一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八一起义纪念馆观后感(一)

火热的8月,火热的英雄城,我们江西医学院研究生部所有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怀者一份赤子之心,来到了南昌最繁华的中山路和胜利路交接处----八一起义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教育。

车水马龙之中,有这样一处宁静的胜地。绿树繁花之旁一栋普普通通的四层楼房吸引着我们的目光,这就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扭转中国革命乾坤第一枪的地方。经历过枪林弹雨,她早已成为那段刻骨铭心历史的见证。站在高高耸立的楼顶上,我们又仿佛回到弥漫着硝烟战火的时代,看到了红军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场景。耳边,八一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面对着这鲜红的党旗,我们庄严的举起了自己的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发至肺腑,震撼灵魂的声音,久久在空中激荡。

走进了这座铭刻了太多历史痕迹的老楼。凝重的历史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徐徐展开画轴。踏进馆门,一眼就能看到矗立在院中的一座群雕。这座前年新制作的“一代英豪”玻璃钢雕,刻画着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5位起义领导人的智勇、果敢和自信。仰望塑像,不由令人肃然起敬。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伟大神勇,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永垂千秋——是共产主义信仰,是对党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所感染,这恰恰是纪念馆的用独具匠心所在。几年没有再来过这座纪念馆,确有耳目一新之感。纪念馆附近的旧房子拆除了;馆内不再是冬寒夏暑,因为每个展厅都新安装了空调。馆内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纪念馆希望通过加强软硬件建设,为观众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受教育的氛围。目前纪念馆已与南昌大学等20多所大中专院校和近百所中小学建立了固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共建网络。建馆以来,先后接待参观人数达600万人,它是我们英雄城的骄傲与自豪。

缓步穿行于各展厅,只需稍稍留意,便会发现这里的展墙、展布全部换成了蓝灰色,恰如当年起义战士的军服颜色;展墙上,新添了不少近年来关于南昌起义史实研究的新成果,其中首次展示的起义部队团以上干部名单,填补了南昌起义史学研究的空白。先进的电脑多媒体信箱在生动地展示着“朱德设宴巧擒敌团长”的故事,声光电同步沙盘模型则形象地模拟了南昌起义的战斗经过,让人有如身临其境。在各个展厅之中,有这样一组雕塑深深的吸引着我,他们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同在国外留学让他们相识相恋,共同的理想信念使他们重返英雄城,开办学校,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组织革命活动,最终双双为国捐躯。展墙上张贴着他们当年的亲笔书信。虽然年代久远,墨迹早已干涸,可字里行间,夫妻情、革命爱却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我们的革命战士也是凡人,有血有肉,有爱情亲情。可在革命岁月里,他们的爱情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尔语我侬的甜蜜,枪炮声是他们的乐章,战场是他们婚礼,可她却是如此的伟大而圣洁,穿越时空,千古流芳。

在最后一个展厅里,我见到了我最敬仰的革命烈士——方志敏的塑像。他身材高大,一身戎装,军刀在握,威风凛凛。对视他睿智而深远的目光,仿佛站在我眼前的是一位活生生、有血有肉的英雄。橱窗里陈列着他就义时穿过的棉袄,子弹穿过的枪眼,依稀可见的血迹,刺激着我的双眼,一旁狱中带过的脚镣手铐,击痛我的胸扉。展墙上是方志敏在狱中亲笔写下的不朽诗篇《可爱的中国》,“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看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遍布着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正是因为他们的英勇奋战和无私的奉献,才使我们过上了如今的好日子。联系到我们目前的保先工作,她是具体而实在的,让我们每一位拥有共产主义信仰的人,受到教育,接受洗礼。

回顾那段悲壮英勇的历史,我们深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古训,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当前,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我们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时刻牢记这一历史使命,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适应时代的需要,更好地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八一起义纪念馆观后感(二)

趁五一放假没有上课,我与同学参观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我们在那里一起回顾了先辈们的不朽事迹。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一个社会青年,我的感慨很深。

19世纪的悲怆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自20世纪,中国迎来了当家作主的时刻,这一切都要归功于1927年那难忘的时刻。1927年8月1日,几位起义领导人在南昌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自从那时起,中国革命的火种便燃起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指引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时至今日,我们才有了强大的祖国。人们不会忘记那辉煌的时刻——八一南昌起义。

作为一次参观活动,我觉得这一次八一起义纪念馆之行很有意义。在那里我们深化了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使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站在伟人的雕塑下宣誓,贴在红旗旁重温那段辉煌的历史,那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那心中的血液在沸腾,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激情!我和同学参观了纪念馆,那里陈列了许多当年革命先辈们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品,这使我深刻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形势的紧迫。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当我看到当年起义布防图和革命志士们在领袖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奋勇杀敌时,我被先辈们军事思想的先进性和革命热情的高涨所震撼。那时我便思索先辈们的这些都从何而来,历史给予了我答案,那便是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信仰和誓死为受苦受难的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决心。

通过这次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我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会更勤奋刻苦,在生活中会更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要让自己在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奋斗是我人生的职责,八一精神便是我奋斗的动力。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知道“有德无才是废物,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道理,我们所谓的德就应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务为最高奋斗目标,一旦我们确定了这一目标,我们的灵魂也会因此而变得高尚,那时的你必定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八一起义纪念馆观后感(三)

自从我上学后,爸爸每次从西宁回来都要带我去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

八一起义纪念馆坐落在中山路西端,爸爸告诉我它的前身是江西大旅社当年的起义总指挥部。()在纪念馆的大院子里,有许多革命者的雕像,爸爸告诉我其中一组雕像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八一起义就是他们领导的。进入馆内,里面有许多图片。实物展,我印象最深的是起义时朱德用过的手枪。

通过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和对历史资料的了解,我知道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而发动的武装起义,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这也是南昌人最值的骄傲的,我们也为此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和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美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2、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一)

瞿秋白烈士虽然已经离开我们60多年了,但是他的精神仍然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瞿秋白烈士的事迹对我的触动尤其深刻。

一、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我们对革命先烈最好的报答。

缅怀先辈,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后人,重温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当我们在21世纪享受今天美好生活的时候,永远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无数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而珍惜我们的美好生活,就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报答。

二、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是我义无反顾的选择。曾经有人说,21世纪的中国人,越来越不相信共产主义,甚至有人说,共产主义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我想说:如果一个人丧失了自己的信仰,那么未来的一切就都是茫然的。

三、把自己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是我今后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今年虽然只有32岁,但是在酒店这个行业却已经打拼了12个年头,在这12年里,我总有一种感觉,就像我前面所说的,茫然的感觉,我看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工作一项项的完成,但是却始终我看不清自己的未来。但是在我参加了这次阳光酒店培训班之后,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天,我却觉得自己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我终于明白了自己要找的那个东西是什么——是信仰。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眼前的生活而忙碌,他必定的会感到茫然,但是如果他心中有一个信仰,那他就会感受到自己活着的意义。虽然我只是阳光集团的一个普通员工,但是我想,我只要把自己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我所做的一切就与党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我的生命也会因此变得高尚起来。所以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把自己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是我今后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会为此而不懈努力,争取早日投入党组织的怀抱,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二)

这个假期,为了班级活动,也为了曾今觅小人的一份怀念与信仰,我和班上的几位同学一起来到了瞿秋白纪念馆。

仍然是那份光景。不同的只是我长大了,不再是那个风风火火的小学生了,可刚踏入中学大门的我,却始终忘不了那一年,我在这儿,在这个瞿秋白纪念馆里,光荣加入少先队的情景;永远忘不了在与这个纪念馆一墙之隔的觅小的六年生活。在进去之前,我一直在怀念着过去那份属于觅小人的骄傲,这份骄傲,来自眼前这栋古建筑的主人——瞿秋白先生。他所就读的小学,就是让我引以为豪的觅小。

而当我又一次小心翼翼地踏入门栏时,却发现没有多少游客的屋子里,四周静寂得似乎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如往常一般,我们参观了秋白先生的卧室、书房等房间,还是印象中的朴素、整洁。从偏门出来,就到了秋白先生的纪念堂。脚步轻轻地踏入,眼前似乎迷上了一层雾,记得每一届觅小的首批入队学生,都要到这个纪念堂来,在秋白先生的塑像下庄严地宣誓,并请高年级的学长们为我们带上鲜艳的红领巾。而如今的我,虽已不再有那时的稚气,却在依稀中看到了自己那年庄严宣誓的情景,在灯光下想起了漫漫的小学六年。

走出纪念馆,思绪纷飞间,想起了曾经老师为我们讲过的一个秋白故事:说的是瞿秋白先生还在上小学时,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他构思新颖,以螃蟹来比喻横行霸道的统治者,老师满意地批了一百分后,又拿去给校长看,校长夸他字迹端正,卷面整洁,写得也很好,便在一百分后面,又加了五分。

那时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纷纷惊叹,对秋白先生也是充满了敬佩,都觉得要做一个像秋白先生那样有出息、有学问的人。课后,我们也自发查找了一些秋白故事的资料,了解他的思想,我们从小,就为有这样一位校友而感到自豪。

的确,秋白先生的一个思想引起了当时幼小的我们的思考,“觅渡觅渡,渡向何方?”这表达了秋白先生那时对人生方向的思考,也成为后来历届觅小学子思考的问题。这所觅渡桥,承载的应该是人们的理想,能走过这座桥的,无不付出了努力与汗水,无不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并坚持,觅渡桥,渡向的,是秋白先生的精神,是革命年代的曙光,是一代又一代觅小人的信仰!

我相信,秋白先生的精神会被世人传颂,培养秋白精神会成为孩子们激励自己的方法。觅渡觅渡,渡向理想!

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三)

今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革命先烈瞿秋白,肃立在塑像前。尔后,参观了秋白的生平事迹,受到深刻教育。秋白同志是张太雷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会议期间介绍入党的。我们常州人值得骄傲的三杰都是我党最早入党的重要人物。特别是张太雷和瞿秋白关系不同一般,既是同乡、同志、同学友,又是|“五四”运动的战友。

“五四”运动也促使瞿秋白思考中国的各种现实问题,去探寻中国的出路。()他认为要使社会改造获得成功,那就必须把群众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结合起来,改革旧制度,打破旧习惯,建立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观。用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观去改造新的生活。

中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必须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瞿秋白同样是马列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先行者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无产阶级文化事业建设上,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工作。一九二二年初回国后与国内党的高层领导一起,宣传十月革命经验,组织各类群众罢工等革命工作。特别是“八七”会议确立了瞿秋白的中央领导地位,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停止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在湘、鄂、赣、粤四省进行农民秋收暴动,走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革命风起云涌,星星之火燃遍了大江南北。

“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由于遭到“左”倾路线的残酷打击,瞿秋白降至中央苏区工作,在福建长汀战斗中被国民党俘虏。他和许多革命先烈一样,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主义者的伟大气节。

35年6月英勇就义,三十多年过去,同样遭到了莫大的凌辱,经历了一场令人震惊的磨难,遗骨迁移到八宝山,“四人帮”被铲除,80年中共中央为瞿秋白平反昭雪。瞿秋白不仅以其对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而且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马列主义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最后“多余的话”却获得他思想的升华,有着深沉的历史内蕴和厚度。他为中国革命的献身精神,将永远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们纪念他,正是踏着先烈的足迹,继续试探自己的道路,锻炼自己的力量,努力攀登前人所未曾达到的高峰,为了崇高的事业,继续开拓进取。

3、邓世昌纪念馆观后感

邓世昌纪念馆观后感(一)

邓世昌纪念馆楹联为“云台功首、甲午名留”,简洁概括了这位民族英雄的精神地位。在这座典型岭南祠堂式建筑里,集中展出文物、照片、文献、模型、雕塑、蜡像等,较详细地介绍邓世昌的生平事迹及甲午海战的历史情形,确实具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现场有一电视大荧屏,不间断播放甲午黄海海战的电影片段,让每个参观者有如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民族英雄的英勇气概。

甲午黄海海战是中日间有史以来最激烈、规模最大的主力海上决战,意义重大,它的失败使中华民族陷入更深重的灾难深渊,所以作为子孙后代,很有必要记住它,谨把这段历史简要记录于下。

1894年9月17日午,北洋舰队返航至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附近海面,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遂展开了这场着名的海上战役。邓世昌为“致远”舰管带,与其他各舰英勇作战,并一直冲锋在前,于是受到敌人的集中轰击,军舰全身着火,船身倾斜。至此,邓世昌毅然决定让弹尽身伤的“致远”舰开足马力,撞(!)向嚣张的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要与敌同归于尽。他激励将士们:“我辈从军卫国,早置身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奚事纷纷为,况吾辈虽死,而海军声威不至堕落……”可惜中途船体爆裂,军舰沉没,252名官兵悉数为国捐躯。

这是一种怎样的英雄气概!

清代诗人郑观应在其诗歌《闻大东沟战事感作》里写到:“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记录了这段历史,表达了诗人的敬佩之情。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那么,一百一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中华民族,除了“知”,还应该怎样呢?这是一个切实而急迫的现实问题。在“奚事纷纷为”的当下,我们太需要这种“冲撞”的精神了!当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时,其实我们需要告诉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你要敢于“亮剑”,敢于“冲撞”才会敢于胜利!

邓世昌纪念馆观后感(二)

星期天下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妈妈来到邓世昌纪念馆参观。

登上六级台阶,来到宗祠正门。只见门上贴一幅门神。走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邓世昌的画像,大约1米乘1米。画像左右各有一对木匾和一匹飞驰的跑马。在宗祠的左边挂着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右边墙上挂着历代爱国主义英雄的画选,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抗日英雄崔去病、甲午战争邓世昌、、、、、、这些画面使我们更加缅怀邓世昌这位爱国主义的英雄。

穿过大堂,来到天井。天井四周低树婆娑,灯笼高挂。中间有一只要两个人才抱得起的有40公斤重的大宝鼎,鼎的旁边有一棵红果树盆栽,它有“红果之王”的美称。每当幼叶刚出时,红果树上猩红片片,果实累累,像华灯高照,美丽极了。

穿过天井,来到大厅。大厅中间有一个邓世昌的铜像,他神态凛然,威风八面,铜像四周都是邓世昌的平身图画。邓世昌是清光绪年间的人,他勤学好问,学习成绩优良,从小有远大的理想。长大后,他为清朝水师立下不少的功劳。甲午战争爆发后,邓世昌驾驶“定远”号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殉国。

夕阳西下,春风抚面,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邓世昌纪念馆,但他勇于为国捐躯的崇高品质和英勇气节永远地留在我心中。

邓世昌纪念馆观后感(三)

邓世昌是清末的一位海军将领,()他为了保护祖国的海防献出了生命。1894年9月17日我方舰队在黄海海面相遇,展开了一场激战。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密集炮火,纵横海面,频频开炮,屡中敌舰攻击“吉野”“定远”号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开足马力抢到“定远”号前面迎战,“致远”号在四艘日本舰队的包围下顽强作战,不断炮击敌舰,不久,船上的炮就打光了,邓世昌接着又命令用歩枪射击。

经过了好长时间,“致远”号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伤,船已倾斜,眼看就要沉没了,邓世昌又登上舰桥,慷慨激昂的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上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它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表示拥护。

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开足马力,向“吉野”冲去,“吉野”密集炮火朝“致远”发去。“致远”的甲板起火了,但是它还是拼命的向前冲,敌舰上的士兵见了,惊恐万分,纷纷跳入水中逃命,可是,一颗日本鱼雷击中了“致远”号,顿时,“致远”号爆炸了,不久,它就沉没了。

落水以后的邓世昌仍然高呼杀敌不止。随从把救生圈抛给他,他拒绝了。他饲养的“太阳犬”游到他身边,想救起自己的主人。邓世昌不想让自己和自己的犬成为日本人的俘虏,亲手淹死爱犬,自己也沉没在水中。

邓世昌的为国捐躯、不顾生命危险、连死的时候也一心想着国家,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呢?

4、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一)

文/韩思琳

今天早晨,我迫不急待地吃完早餐,马上和妈妈、姥姥就去了铁人纪念馆参观,天空灿烂的阳光抚摸着我们的脸。

进入铁人纪念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正中间是铁人纪念馆,旁边是绿油油草地和前头一面一个的雕像,铁人纪念馆旁边各有二座雕像。说了半天,还没说铁人是谁呢!告诉你吧,就是王进喜爷爷。铁人纪念馆的外面台阶也很有学问的,一共是47个灰颜色的台阶,王爷爷也活到了47岁,怎么样,有意思吧!在铁人纪念馆里进去一眼就看见了,王爷爷领着一帮战士们向前去。向左转,就进入了一个展区。我看见了这样一个牌子,上面写道:王进喜6岁拉着盲人父亲去讨饭,9岁同父亲出劳役,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在油矿当童工。王进喜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下生存的。当我看完这张牌子后,我不禁联想到了现在这美好的生活环境,就在这种环境下,却没有一个能像王爷爷这样的人。我想:我长大了争取也做王爷爷那样的人才,为祖国做贡献。他出生在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1923年10月8日出生的。他经常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1970年11月15日病逝,1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正堂一室,那一年他才47岁。

铁人精神享誉中外,历史弥新,影响同愈深远。铁人的形象不仅铭刻在人们的脑海里,还有留在文学、摄影、美术、邮票、展览和影视作品的记忆中,持续深入形式各异的宣传。铁人精神绽放着光芒,她已成为建设企业文化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瑰宝。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二)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铁人纪念馆参观。

我很小就知道大庆有个“铁人”,但那时不太明白,是一个铁做的人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了“铁人”是谁,怎么回事了。

今天,我要好好去看看铁人的那个时代。铁人纪念馆的门口有一座雕像,那就是铁人王进喜。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了铁人。1959年,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希望。这只除却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几乎一无所有的队伍在队长王进喜的带领下,苦干5天5夜,大庆第一口油井终于开钻。在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了井喷。为了制服井喷,王进喜顾不上腿伤,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井喷制服了,可他的伤腿已血肉模糊,泥浆把他的手脚烧起了大泡。王进喜和1205队工人们的英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附近的乡亲们。房东赵大娘看到王队长累不垮、压不倒,没白天没黑夜地干,就对住在他家的工人说:“大娘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你们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从此,“王铁人”的名号就叫开了。

在纪念馆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很多照片和实物,当年的艰苦环境:一望无际的草原,人烟稀少;干打垒的房子,房子中的生活用品及其简陋;带大竖道的棉袄;狗皮帽子;沾满泥浆的衣服和裤子;那个时代铁人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老式的摩托车。照片中有人拉肩扛的工作场景,真是震撼啊,那么大、那么重的钻井工具竟然是使用人力装上去的。天寒地冻的情况下王进喜和工人在暴风雪中辛勤工作的场景;王进喜和工人们在施工现场研究问题的场景;开生产会议的场景;国家领导人接见铁人王进喜的场景。

导游还说,在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铁人精神一直是鼓舞石油职工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铁人精神是大庆油田的传家宝。“爱国创业我最认真,求实奉献我最根本!”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主要包括:“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在大庆铁人精神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大庆人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

“铁人”不仅仅是一个先进人物的代表,更体现着一种精神。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铁人精神”是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忍不拔创业的勇气。“铁人精神”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

通过这次参观,我看到老一辈的艰苦创业的照片,我感到了震撼和激动。铁人精神激励着我,我为作为一名大庆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三)

今天早上很早就醒了,大概四点都不到就醒了,而且还是自然醒!也许是要去大庆兴奋吧,不管还是什么,心情都挺好的!

七点的时候我们就准时到科厦南门等候着上车,等候着去大庆,等候着去铁人纪念馆,等候着一次精神教育,等候着一次优秀时代精神的教育。

去的时候是非常开心的,在车上同学们快乐着自信的唱着自己的歌,虽然唱的是别人的歌,走的是自己调。但那份喜悦是不可以在不在调上所能衡量的。老师还表演了手语的小虎队的《爱》,虽然是看不懂,但冲老师表演的那份激情,我的快乐之感不免也多了几分啊!

回来的时候大家可都累了,我就是从大庆上高速睡到哈尔滨下高速,总之大家都累了。

世间之事大抵如此,铁人王进喜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伟大贡献不也是如此吗?也许教育就是般的,有苦有乐,更何况这优秀时代精神的教育呢。

回来的路上便与同学商讨起了,这个观后感怎么写,他说着有什么好学习得啊,不就是蛮干吗,不就是为祖国建设蛮干吗,不就是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蛮干吗?这有啥好些的啊?我想了想貌似是这么回事,不过仔细想想这怎么可能呢,整个大庆市就建一个那么宏伟的铁人纪念馆来宣传与倡导蛮干精神,这分明是一个连三岁小孩都能想得到问题,更何况是一个集中了全国精英的政府人才们呢?

结果果不其然,大庆精神绝对不是蛮干,或者退而求其次不单单是蛮干而已,而且蛮干只是呈现给人们的表象,仅此而已。大庆精神是有其丰富内涵的,只是我们学习的人太肤浅了罢了,值得我们很好研究研究学习学习发扬发扬!

大庆精神高度概括就只有四个字:“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但这八个字是那个时代非常非常重要与可贵的精神,在那个时候,整个国家急需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工业是火车头,而工业的血液就是石油了,而那个时候中国还戴着一个大国贫油大国的帽子。在党中央的号召,在铁人王进喜的领导与躬行下,不负众望的摘掉了贫油大国的帽子。

还清晰的记得,在快到纪念馆的时候,看到一建筑物上挂着一个关于“三老四严”的条幅,于是拿出手机百度一下“三老四严”,结果“三老”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四严”即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心想这“三老”正是当下所缺乏的,现在的社会不仅仅是政府,豆腐渣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是鳞次栉比,结果只是劳民又伤财,即便要做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你也要让人们觉得是这么回事,有点宣传效果。近日,深圳市万名政府公务员上街给人擦皮鞋,这不仅仅抢了擦鞋匠的饭碗,这不必说,毕竟你们不是常常干这个,但多少有点冲击吧!()你们公务员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比我们清楚!我想这终会给人民大众留下茶余饭后的笑谈,这也许也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践行吧!

回来后自然上网查资料时必不可少的了,其丰富内涵中还包括了“四个公开”:思想公开、缺点公开、工作公开、生活公开。我认为这也是现在政府做的不够好的,政府的灰色收入太多,这也是中央自己说的。最近有则新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面对德国记者提问:“在德国,德国公民能了解德国总-理的子女及其财产状况,在中国能吗?”姜瑜面对恶意刁难,不慌不忙,沉着冷静,机智地回答:“当然能,中国公民也能了解德国总-理的子女财产情况。”

大庆精神丰富内涵其中的精华自然是不少的,但我认为也是有其糟粕的,过分的强调勤劳,没有注意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真理。在“爱国、创业、求实、奉献”这八个字中就没有提到创新。而这创新正是现在中国所匮乏的重要精神。还有就是没有注意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正确的说是没有那个思想,毕竟那时还没有提出科学发展观,总之没有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过这一切都是受到了时代的局限与生产力的局限!

在弘扬中华优秀精神上,也是要注意的,譬如薄熙来在重庆唱红歌就唱了几千个亿掉了,前不多日,有则新闻新闻提到马英九在连任之后的第二天就到他父亲的坟头献上了鲜花。宣传倡导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躬行了。

概而论之我们学习践行弘扬大庆精神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新时代的优秀时代精神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方才是正道!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