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三家长必读:过来人谈高考之最后三个月
高三家长必读:过来人谈高考之最后三个月
再过三个月余,孩子们就要迈进高考考场,应对人生的关键一搏。如何引导孩子顺利渡过这一关键期,这是每个家长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厦门双十中学高级教师、曾经的高三家长许序修老师在这里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和家长们交流他和爱人的做法。
许序修老师的女儿今夏即将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学士学位毕业,儿子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三年级的学生。许序修老师认为,最后三个月,作为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心灵、信心呵护三方面缺一不可。希望他写来的这封信能让家有考生的高三家长受到启发。
第一是生活的呵护
高三学生正处在发育的旺盛期、情绪的多动期和应考的消耗期,对他们生活的呵护应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生理生活,二是环境生活,三是营养生活,四是精神生活。
我们很注重孩子的生理卫生,每天都要求孩子内外衣服要换洗,并经常为他们换洗枕巾、床套和被套,力求让他们穿得舒服,睡得舒适。平时留心观察孩子的生理变化,及时给予指导和调理,确保他们的生理不出问题。
对于环境生活,我们尊重孩子的成长经历、志趣爱好和现实要求。我的女儿很看重自己的成长经历,我的爱人总是变换着用她小时候喜欢的玩具和其他用品以及她的相片等来布置她的房间,让她在学习疲倦之时欣赏自己的成长过程,油然而生兴奋、快乐的心情。我的儿子喜欢听轻音乐,我的爱人就天天在他回家之时放轻音乐,让他回到家心情倍加舒畅。
对于营养生活,我们从来不强迫孩子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一个原则,务必保证子女青春期的营养,尊重孩子的饮食习惯,尽力满足孩子的饮食要求,让他们吃得开心。
至于精神生活,我们针对孩子的不同实际,因势利导。我女儿喜欢时尚,儿子喜欢时事,我们便把每天报纸上健康的时尚内容和重大的国内外时事剪下来,给孩子阅读,并经常陪着他们看新闻联播,交流一天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悟,以此开阔他们的视野,激活他们的思维,调整他们的情绪,陶冶他们的情操。
通过这四种生活的呵护,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始终保持昂扬的学习状态。
第二是心灵的呵护
孩子在学校整天听到的是老师关于学习的唠叨,他们不希望回到家里又听到家长围绕着学习问这问那。因此,我们从来不询问孩子学习问题,即便我和儿子同在高三年段。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对子女的学习撒手不管,我们多是心灵的呵护。
心灵的呵护在于对孩子学习体验的深切体悟。有一次,儿子回到家,连晚饭都不吃,就躲进自己的房间,发出声声叹息,半个小时之后,他去了卫生间,我和爱人推断,他心里一定有问题。
我急速写了一张字条放在他桌上:“叹息没法解决任何问题,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振奋精神,请你把心里的问题从从容容地说出来,好吗?”他从卫生间出来之后,看到字条,沉思了一下,就大叫一声:“我肚子饿了!”
吃饭的时候,他不好意思地说:“真倒霉,一道物理题一个多小时还解不出来。”他妈跟他说:“你不是圣人,圣人也未必能够解出每一道题。学科的问题解不出来不是那么重要,做人的问题解不出来才重要。”我接着说:“虽然你今天花了一个多小时解不出一道物理题,但你现在却解开了一道做人的大题。”儿子听后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在距离高考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儿子打篮球摔伤了腿,一个半月无法行走,我和同事轮流背着他。儿子忧郁地对我说:“我不怕我的脚怎样,我只怕影响学习。”我对他说:“我不怕你的学习怎样,我只怕你的脚……”我俩说着相视而笑。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最疼爱他的爷爷去世了。我们带着他回老家奔丧。赶到老家,面对他爷爷的遗体,他因腿伤无法下跪,黯然神伤。出殡那天,他坚持拄着拐杖送爷爷一程,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学校还要人背着的他,居然能够走了下来。
回到厦门之后,他连续几天睡不着觉,我们知道他既承受着腿部的伤痛,又承受着备考的压力,更承受着失去爷爷的巨大痛苦,但我们也知道,在这个时候,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如何迅速让他振奋精神?唯一的办法只有心灵的抚慰。
还是我爱人知道儿子啊!她找出儿子小时候睡觉时最喜欢抱的小枕头,又找出他爷爷送给他的所有礼物,并让我给他写了一张纸条:“儿子,想爷爷的时候,就看看这些礼物吧;睡不着觉的时候,就抱抱这个小枕头吧!”真灵验,那天晚上,儿子就在端详这些礼物、抱着这个小枕头中睡着了。
第三是信心的呵护
孩子正在走向成长和成熟,思想和心态难免有反复,这就特别需要信心的呵护。
儿子在参加物理竞赛的关键阶段,成绩不上不下,有一天回到家里问我们:“我要不要坚持下去呢?”我说:“自己最了解自己,自己的事情最好自己把握。”他妈接着说:“坚持不下去就要果断放弃,唯一不能放弃的是信心!”他坚持了下去,最终获得二等奖,没有获得保送资格。
过了不久,校长建议让他参加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当我把校长的关心转告他时,他不加思索地回答:“我不能再受挫了,我还是要通过高考考上名牌大学。”话虽这么说,他还是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复。参加完物理竞赛后的第一场统考,他只考了年段182名。为此他打电话问他姐姐:“我只列年段182名,我还有希望吗?”他姐姐把情况告诉了我们,我们不急不躁,认为这个时候还是以无声引导为好。
我们又在他桌上留下一张字条:“任何人都没办法给你希望,希望是信心和信念给予的,你只有以快乐的心情和顽强的意志去征服一切,才能赢得希望!”第二次统考,他考了年段120名,前进了63名,可是最拿手的物理考砸了,他气得在试卷上写道:“一个获得物理竞赛二等奖的人,就考80来分,不丢人吗?”
对此,他妈开导他:“儿子啊,你参加完物理竞赛,急着赶其他科目,一时忽视了物理复习,成绩一时掉下来,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丢人。”我对他说:“知道了成绩为什么掉下来的原因就好了,你以后如果能够周密地统筹好每一科的学习,各科成绩自然都会好起来。”
令我们欣慰的是,第三次统考,他考了83名,又前进了37名,但是他仍有顾虑,又打电话给他姐姐:“离高考的时间不多了,我现在只是83名,怎么能够考上名牌大学?”我们获知情况后,认为单靠我们鼓励的力量已经不够了,于是让他伯伯打电话鼓励他,又把他爷爷生前写给他的一封信压在他的桌上。
他爷爷在信中写道:“为了解放全中国,我们发扬的是一往无前的精神;为了实现人生的梦想,你也要发扬一往无前的精神。一往无前,是征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法宝。”我们坚信,他会由此增强信心的。我们的预料没有错,第四次统考,他考了年段52名。然而,他还是不够自信:照这个名次,列全省多少名呢?真能考上名牌大学吗?他直言不讳地道出了他的担心。
趁热打铁的时候到了,我们对他说:“儿子啊,有信心就有奇迹!你回顾一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既战胜了腿伤,又忍受了失去爷爷的悲痛,还前进了130名,这不是奇迹吗?你继续坚持下去,肯定还能前进,哪有考不上名牌大学的道理!”
就这样,直到儿子迈向考场的那一刻,我们鼓励儿子“冷静,沉着,充满信心,我们相信你!”坚信儿子,我们是有根据的,这根据就是我们始终给予他的信心呵护。有信心,什么奇迹都会出现。奇迹真的发生了,2008年高考,他考了620分,列年段31名,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录取,本硕连读,实现了人生梦想。
2、北大过来人:无为与无不为
北大过来人:无为与无不为
姓名:马强
所在院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毕业中学:青海省湟川中学
高考成绩:686分(2005年青海省高考理科第一名)
现在这个时期作中学生应当是最难的职业之一了,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它的道理的。因为一旦你选择了上学,也就意味着选择了考试。而对于大多数的同学来说考试无疑是最让我们头疼的一件事。然而从另一个方来讲,考试又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将来的生活,所以如何处理好考试的问题便成了一件急需解决的事情,而这当中,处理好高考,也就是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了。可是高考毕竟有它不合理的地方,所以没有人能给出任何对高考本身有实质性作用的建议,高考没有经验可以谈。所以我也只能说一说高考之外的事情,比如怎样有效地学习。
学习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所包含的内容不是几句简单的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作一个全面的概括和阐述,我只是将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一点小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不少同学应该有这样的经验:就是,你周围总有那么一部分人,表面上看起来他们一天总是非常清闲,有很多课余时间可以分配,玩的不比别人少,学的不比别人多,可是一到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他们总是能排在前面,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成绩要比后面的同学高不少,这是为什么呢?(名人名言 )最普遍的解释是:他们有一般人无法相提并论的聪明才智。真的是这样吗?我想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懂得如何让事情来得事半功倍。也就是我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
所谓无为是指不追求表观上的刻苦努力,而要强调做事的效率。学习是一项体力和脑力相配合的活动,有限的精力怎样合理的分配是学习的重点问题。我们在学习中常常犯的一个毛病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甭管这个知识是不是我应该重点掌握的,也甭管自己的弱项在哪里,只要是我看见的知识我都应该记住,见到的题都应该做。其实这是非常愚蠢的。你会发现,你总是非常刻苦,非常疲劳,可是考试成绩却总是非常不理想。所以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问题是出在哪儿了。你应当花至少一半的学习时间来思考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完备程度,整理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总结考试的经验和罗列自己的优势与弱项。做一个知识系统的图表是很重要的,尤其对于数学和生物来讲。自己可以列一个树形图先把主干知识填充进去,然后慢慢地完善它,应当注意的是在制作图表的过程中要力求每一个环节都是自己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完成的,能不把图表写出来而是在头脑中画出清晰的脉络更好。而做出的图表就没有什么用处了,因为重点在于制作的过程,并且要常做常更新(当然,像数学这样的科目,做足够数量的题是必不可少的,图表只是帮助你将知识脉络梳理清楚)。另外复习也要讲求技巧,比如物理的小的知识总是容易弄混,好的解决方案是,在一张纸上列出一系列问题,并且不填答案,复习的时候就拿出来,跟着问题迅速思索答案,细致的过一遍就可以了。类似的问题可以是这样的: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要素?什么是布朗运动?布朗运动的实质是什么?铀235的衰变方程式是什么?光的波粒二像性是什么概念?等等。
每次考试之后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细致地分析自己的试卷,看看具体出错的地方和出错的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对自己的弱项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各个击破,强的地方进行进一步的加强。最好找到一到两门自己比较强的科目作为龙头带动其他科目的进步。
然后你需要的就是自信心了,要时刻对自己充满自信,每一次考试都发现自己哪怕是小小的一点进步,要注重跟自己的历史成绩做纵向的比较,而不是一味的与其他同学做横向的比较。做到这些以后再加上百分之百的专注,我想学不好是不太可能的。
最后我说一下,就是学习一定要凭兴趣,要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深入理解和力求多学些东西。对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要尽量培养兴趣。要为学习而学习,并不是像我们常听到的为了将来等等。还有就是要提醒大家,大学生活不是我们从前听到的那样,进了大学依旧要认真学习,不是某些人所说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所以请不要将上大学作为学习的动力,这样对自己是没有好处的。虽然这样说,大学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是不同于以前的,所以整体来说还是很五彩缤纷的,只是它的精彩并不比我们在中学阶段所体验到的精彩,两者之间没有高低,只是不同的形式。
最后在此向各位还在为高考而奋斗的学弟学妹们表示由衷的敬意,也祝你们能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学,有一个光明的明天。
3、史玉柱:一个创业过来人的脚印
史玉柱:一个创业过来人的脚印
现在我看事情,觉得“神马都是浮云”。但年轻的时候、摔跤之前,完全不是这样。
巨人投资董事长
马云和虞锋产生设立云峰基金这个想法以后,都找我谈,问我有没有兴趣。我听他们的想法,觉得很靠谱,我说行,我也参加,所以就作为发起人之一了。
马云跟我是这样说的,投资的方向一是保健品,一是网络游戏,这两块起码我要给辅导意见。在鉴定项目的时候,希望我发表一些意见。第三,在对我们已经投资项目的决策者、管理者辅导方面,希望我花点精力。
我们接触比较多,然后在一块儿玩儿,侃大山。对大家相互交流是有帮助的。跟他聊天,我学到很多东西。在我眼里,马云是一个战略家,我是一个能具体做事的人。比如在互联网方面,他能看到未来五年,而且看得很准。我最多能看一年,这个差距就来了。网络除了游戏及社区之外,我没有投资计划,所以不需要深入研究。但我想知道大概的发展方向。直接问他,就能知道个大概结果。
以前可以叫“史大胆”
1997年是巨人最落魄的时候。之前我一直是很荒唐的一个人,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感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那时候如果叫我“史大胆”,是挺合适的。我自从巨人汉卡做成功之后,一下子做了十几个行业,多元化经营。管理上也很粗糙。
在最低谷的时候,我经常一个人在房间里面,回顾我的过去,哪些做错了,反思如果我要再创业的话,哪些地方是需要克服的,哪些错误是不能重犯的。
我觉得这段时间的思考,包括和内部员工召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让我的部下来批判我,这个过程虽然不能说脱胎换骨,但至少我整个人的思维方式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包括工作习惯、方法变化很大。现在回头看,就是从一个傻小子,一下变成一个相对理智地做事做企业的人。
低谷期的前几个月没有信心,因为我一直想把巨人大厦盖起来,盖起来就能从这个低谷走出去。我一直在做这个努力,最后没有成功,所以那时候我就开始不自信。当我突然发现这个楼已经不可能盖起来,我的焦点就转到做一个产品,靠一个产品重新做起来。
人在顺利的时候、成功的时候,要胜不骄,在失败的时候不要轻易服输。你有不服输的这股劲头,再难的关都能过。所以我建议创业者在这个阶段能坚强一点。当然也不能靠蒙头睡大觉睡过去。
其实某种程度上,人遇到波折是好事。人在成功的时候,顺利的时候,其实是学不到啥东西的。只有那些失败的时候,总结教训往往是深刻的,确实是受用的。
在中国搞企业还是低调一点好,低调一点麻烦少。
向柳传志取经
我在最困难的1997年,准备做脑白金还没做的时候,找柳传志深入聊过一次,问他的企业文化。后来我们的企业文化,就是吸收他们很多。
第一条说到做到,做不到不要说。这话很土,但很实用。我过去也经常发生这种情况,部下向我拍胸脯,下个月销售额一定做到多少,到时没有完成,没完成好像也没啥,然后他下个月再拍胸脯……等于下面骗上面,上面放他一马,又等于骗下面,团队的气氛就非常不好,没有战斗力。
我跟柳总聊过之后,就定了这样的规矩。分公司上报销售计划的时候,我跟他们说,你可以报少,但报了就一定做到。这个氛围一经形成,业务就很踏实。
做保健品的两大关键
巨人是我们公司一直沿用的字号。黄金、白金是其下的产品系列,我喜欢给产品取这样的名字,是因为我觉得这样的名字挺好记。(励志歌曲 )给产品取名字,最好用老百姓日常说话的时候经常出现的词。那些深奥的词记不住。所以第一次做产品命名为脑黄金,这是一个起点。后面就老往上靠。
其实做保健品最关键的两点,第一,理论上是不是真的有效。第二点,效果消费者自身能不能感觉到,如果能感受到,他会通过口碑的方式给你传播出去。其实保健品要真赚钱,靠广告是赚不了钱的,广告成本太贵了,只能起一个引子的作用。真正赚钱要靠消费者。
我如果觉得有投资机会,可能没必要坚持公司负债率为零,可以适当有一些债务,只要比例不太高,是可以的。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从公司退出来之后,我就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这很重要,公司开发出一款游戏,我就以玩家的角度体验,然后提意见。如果遇到一个很好玩的游戏,我玩得很开心,又为公司做贡献,工作生活一体,真的很高兴。
公司网络游戏的项目不让我参与研发。一个项目如果你也说一句,他也说一句,会搞得具体负责研发的人无所适从,所以一定要给研发者授权。项目具体应如何研发,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大家都是平等的。
现在我看事情,都是一种很平淡的感觉,就是“神马都是浮云”,确实跟年轻的时候不一样。年轻的时候,尤其是摔跤之前的我,跟现在完全是两个人。
那时候我好像什么都在乎,什么都想要,最后啥也没有了。现在就看淡一点,其实非常好,自己又很幸福,企业发展还不一定慢,个人生活说不定过得更好。
未来创业者的两大素质
对于创业者,我希望给他们最直接的建议。觉得他们都挺可爱的,所以从对他们负责的角度,就不要转弯抹角,他爱不爱听是他的事。从我的角度,就是说出最真实的想法。我是本着这个指导思想。
未来的创业者最重要的素质,我觉得有两个:第一是悟性,没有悟性的话,你应该去打工,不一定做一个创业者,悟性可能天生的成分很大。第二个勤奋能吃苦。就是这两个,少一个我觉得都不行。这两个加起来,我觉得他就成功了一大半。
4、赢在高考:过来人教你算高三时间账
赢在高考:过来人教你算高三时间账
1、要看最重要的那本书
高考,就好像一个大书架,上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书本。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而不是同时拿起十几本书随意浏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不要想着别的书。只有读完一本之后,才能去拿起另一本来阅读。那么,该选择哪一本呢?答案很简单:最重要的那本。对第二重要的那本,坚决不看。当年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后,第二重要的,也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了。
高三时间有限,但我们要看的书是永远看不完的,要做的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要背诵的东西是永远背不完的。这节自习课做了一张数学试卷,就不能再做一张物理试卷。即使你的计划完美无缺,但是有一天突然感冒发烧要去看医生,那么计划就会被打乱。
所以,无论怎么样计划,都不可能把所有要做的事情计划完,无论怎么样计划,都不可能把一切安排得天衣无缝。所以我们的对策就是: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确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都在被高效地利用。如果你今天计划做五张试卷,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各一张。那么,请先做你觉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即使你做完一张之后,突然天花板掉下来砸到脑袋,到医院住了一天院,那么你做的这一张试卷对你的分数提高仍然是极有帮助的。
2、要做最适合的题
我曾经算过一笔高三学习的时间账:同样的题目,(https://)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在一个小时里面做12道,而有些差的同学则只能做6道,于是产生了巨大的效率差异。而对于一些难题,很多人可能想一天也没有什么结果,这就会产生更加惊人的效率浪费。
然而,“好奇害死猫”,学生总是有挑战高难度题的冲动,我只想说,如果你在做完高考试卷前面的题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最后一道难题,这样的难题当然值得去挑战,因为它会给你加分。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题做起来都很困难,那么,挑战这样的难题,不仅不会有结果,还会让你减分——因为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那些你本来可以拿分的题。
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让高手去做12道难题吧,我们只做12道中等难度的题目就行了。等我们把中等难度的题目做熟练之后,你自然会发现,原来很难的题目已经不那么难了。 同样,用做题的思想来制定时间计划也对我们大有裨益。有的人喜欢头脑发热的时候制定时间表,排得密密麻麻,从计划表上看,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了。原计划用半小时背一篇英语课文,谁知用了40分钟还没有背完。这才发现时间不够,连忙放下英语课本,拿起数学题做了起来,还没有做几道题,发现看物理的时间又到了……一天下来忙了个半死,计划的任务还是没有完成。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一来二去的就对自己没了信心,总感觉计划赶不上变化,于是越来越难以按照计划学习,不久又过起了原来那种杂乱无章的生活。
所以,对于那些刚开始制定计划的人来说,计划应该定得适度地低于而不是高于自己所能完成的水平。比如你预计自己复习某一部分的内容需要一个小时,那么你可以计划用80分钟,让时间宽裕一些,但尽量保证每天给自己规定的任务都能完成。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前一天所计划的事情都完成了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以给你继续制定和执行计划的信心和动力。这样循序渐进,再慢慢地提高标准,才可以真正高效地利用时间。
3、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对的事
在24小时里,我们的心情、状态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时间相契合,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
对于那些需要大量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一般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为什么呢?因为看书和背书的时候很容易走神。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验:眼睛盯着书本,脑子里却不知想到哪里去了,没准还在想着昨天吃的那顿火锅呢。而且看书从翻开书本到进入状态需要大约五到十分钟的时间。你花了十来分钟好不容易开始专心致志了,突然被其他事情打断,比如接个电话之类,再回到书桌前看书,你又需要花五到十分钟来集中注意力,如此反复被打断,最后你感觉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实际上真正“看进去”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所以看书的时间最好不要被随便打扰(包括父母推门送水果加衣服视察“学情”)。
那么,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用来做题。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比如下课的十分钟,你规定自己做十道英语选择题,你刚做了五道,突然有同学找你聊天,你的思路被打断了,聊了一会儿又提起笔做第六道,到上课的时候只做了八道,你就收获了八道题目的知识。如果你用来看书,除非你有超人的定力,否则恐怕还没有看清书上写的是什么就上课了。
4、要知道自己不是不用休息的超人
美军的陆军守则里面有这么一条:“记住,你不是超人。”意在警告那些年轻的陆军士兵 “孤胆英雄”不是那么好当的,在学习中,每个人也都要明白:“你不是超人”,只有休息好才能学习好,长时间超限度地学习会将你击倒。
我曾算过拼命地挤时间能多挤出来50%的时间。但是这50%的时间实际上是有水分的,因为一个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多挤出来的5个小时,是不可能与休息得好的5个小时的时间的学习效率相提并论的。
在我自己的高三学习阶段,我总保留着睡午觉的习惯,(https://)晚上也会在12点之前睡觉。在高三阶段每天都要睡这么多的时间,可能跟我个人比较贪睡有关。但在制定时间计划的时候,保证必要的休息还是应该的。有很多同学在喜欢熬夜,因为夜里安静,有利于学习。但这样就会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上课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师发现,睡得很不安稳,于是课没有听好,觉也没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高中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要浪费时间很容易,一晃就过去了;要努力学习也足够长,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偶尔熬夜可以,长期如此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吃不消的。
浙江省理科状元陆文在演讲中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非常经典:“不是抓紧每一分钟学习,而是抓紧学习的每一分钟。”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不是你每天学习24个小时你就一定能学好,而是你可能每天只学习十个小时,甚至八个小时,但你能保证在这学习的八个小时中,你是精力充沛的、专心致志的、富有效率的,就能真正学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高考励志文章:高三祭] [九句话点亮黑色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