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颗纯朴的心》读后感
《一颗纯朴的心》读后感
文/ hucy
《一颗纯朴的心》主要讲述主人公费丽西泰善良又不幸的一生,费丽西泰是个女佣人,为了每年的工资,她掌勺做菜、收拾房间、喂养家禽等无所不做,她勤俭节约,家务全才,更对对她的主人忠心耿耿。
她一生不计得失,帮助所有能帮助的人,对所有接受自己的人寻找感情的寄托,她保持着纯朴的心,但却总不能得偿所愿。
费丽西泰自小贫苦,父母双亡,姐妹离弃,辗转于佃农间,受尽欺凌。
她的初恋,为了躲避征役,选择了娶一位老寡妇为妻。
心犹如死灰的费丽西泰,辞了农庄的工作,到主教桥的奥班太太家做了女佣。
在这里,她找到了感情另外的寄托—奥班太太的小女儿维尔吉尼,她全心全意地开始照顾着这个不到四岁的孩童。
因为生活的平静和安适,费丽西泰不再忧愁。
随着年龄的增长,但当维尔吉尼开始寄宿学校之后,费丽西泰无法时刻照顾她,因此她总是闷闷不乐并心不在焉。
为了消除解闷,她请求她的女主人同意她外甥维克托尔的来访,维克托尔是费丽西泰姐姐的孩子,他受父母的教唆,从这个姑姑的身边弄些东西回家,比如红糖、肥皂、甚至是钱财等,而费丽西泰因为得到外甥的爱,只要维克托尔去看望她,便不计得失。
所以当逐渐长大的维克道尔要去跑外洋且将近两年不能回来时,费丽西泰难过极了。
维克道尔走后,费丽西泰日夜思虑,天天为他祈祷。
然而命运终究对她不公,维克托尔因害黄热病死于海上,同时维尔吉尼也死于肺炎。
接连的打击,使她痛不欲生。
但悲惨的命运却没有使她抱怨,相反却另费丽西泰心越来越柔软,她纯朴的对待周边的人,在她生命中出现不多的人物都逐渐离开她后,她的生命寄托放在了奥班太太身上。
小说的第四章里面,如及时雨般的鹦鹉--露露又给她带来了新的慰藉。
费丽西泰更把它当做儿子甚至情人养着,当露露不见的时候,她疯狂的寻找,当露露出现的时候,她欣喜若狂,即使露露没有陪伴她很久便死亡,这对费丽西泰的打击巨大,因此她把露露做成标本,当做圣灵,并在它面前祈祷。
之后的几年,费丽西泰耳朵聋了,眼睛瞎了,奥班太太也因为肺炎去世,她只能躺在自己孤独的床上,与她的鹦鹉标本为伴。
费丽西泰的一生凄苦,她有感情寄托的人和物都逐个死亡,小说描述的细腻,所有的生与死都是不可抗拒的命运,每一次感情的付出都会得到死亡的转折,但是费丽西泰依然持续每周去教堂祈祷,虔诚的祈祷,没有抱怨命运不公,相反却始终平静保持纯朴之心。
整个小说看完,首先感慨,人的生活是必须要有思想和感情的寄托,费丽西泰的思想寄托显然一直在教堂在天主,她的感情寄托虽然一直在失去,但是她也一次次寻找新的寄托,当所有的寄托都消失的时候,也是她走向死亡的时刻;其次感慨,人的善良底线能到什么程度,在被命运一次次打击,一次次捉弄后,竟还能保持初心,伤心后继续保持平静,始终虔诚地向天主祈祷,不被命运打倒。
但仔细想想,这份纯朴的心,是不是因为她的有所寄托才终可以保持住。
2、《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一)
其实第一眼见到这书的封面时,我很疑惑。“送你一颗子弹”跟“吃我一个馒头”意思一样吗?当我仔细地将这本书阅读上两三遍后,我恍然大悟般地发现,“送你一颗子弹”和“吃我一个馒头”的句式极其相似:其中馒头代表拳头,而子弹代表的可能是一些精神方面的食粮或通关秘籍之类的东西,这就要看不同人的理解能力了。
当我继续深入这一篇篇文章时,我逐渐发现这是一部集合了许多生活随笔的书,大事小事坏事好事爱恨情仇贪痴妒嫉江湖恩怨角逐门户明争暗斗皆有所录。手法随意,个性天真,充分体现了人性的真实,不添半分修饰,不掺半分虚假。当然这样说可能太过夸张,不过这便是它给我留下的印象。我就曾想写这样一本书,《送你一颗子弹》便是给我一个很好的典范。
就这样,我合上书,静静回想刘瑜给我留下的印象:另类,疯狂,有才,开放,虚荣,敢爱敢恨,敢把想说的说出口……这一幕幕在我心中组成了多么真实的人性。我们的七情六欲,把持执着,就像光的七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当我走在人生长达几十年的路上,走在这条坎坷的路上,一点一滴地染上这一丝一缕的颜色,把它们在身上拼齐。我们本应拼到最后,但有人执着了,走到一半即放弃不前,以不应该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要的是走到最后,当我们面临生命的终点时,我们身上的七色突然融合,变成耀眼的白光,一切即看开了,放下了,死亡之门变成了净化之门,这样想可以多一分期待,少一分恐惧。其实这就是返璞归真,人性的最高境界,我所追求的境界,我愿众生能即的境界。
从丰富的想象力中跳出来,这本书能指点给我什么?我下一步改变的目标?治疗个人精神病?都不是。一本书既然写出来,就必定有它存在的价值。而它告诉我:不必再虚伪的掩盖。“也许在别人眼中,我是多么不靠谱,聪明抑或是肮脏,而我要大喊出心中的那句话:做自己的,让别人去说吧!”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二)
断断续续,《送你一颗子弹》这本书终于被我看完了。
随着这本书,我的情绪有从山川到草原到河流到沙漠的穿越…
所以,当它终于被我读完后,竟有 了被释放的轻松感。
我一直以为自己和所谓的丰富的生活毫无关系。如果说丰富的生活是红军在与敌人的激战中爬雪山过草地的话,那么我的生活更像是一只骆驼无声无息地穿越撒哈拉。这场穿越中没有敌人、没有雪山草地、没有尽头处光明的延安,只有倾听自己呼吸的耐心,把一只脚放下去之后再把另一只脚抬起来的耐心。
我也曾信誓旦旦的说要过精彩的不一样的人生,总觉得平淡对不起稍纵即逝的青春。
但事实是,所谓的丰富发生过后,你并不一定有饕餮一顿之后的满足感,反而会让你消化不良难受许久……
也许粗茶淡饭的日子还是适合我,因为生活远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
这里的天还没有冷下来,但是有种预感,觉得气温随时随地可能自由落体地降下来。
所以每天早上醒来,都有隐隐的焦虑……
幸福其实往往比我们所想象的要简单很多,问题在于如果我们不把所有复杂的不幸都给探索经历一遍,不把所有该摔的跤都摔一遍,不把所有的山都爬一遍,我们就没法相信其实山脚下那块巴掌大的树荫下就有幸福。
这话虽然听起来那么知音但它的确很肺腑……
也许,也可能只是我其实没什么出息而已。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三)
这本书就有这样的魔力,让我凌晨1点都舍不得爬上床,恨不得抱着一口气读完。可,这么好的一本书,岂是简简单单一天就能翻完的?一定是要花些时间去用心体会和思考。
目前读到80页,就已经摘了16篇笔记。先择一二和大家分享。好与不好,对与不对,爱或不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晚上和朋友打电话,说到“自然”。我说,早九晚五的生活不自然!每天早晨,挣扎着起床,衣冠楚楚地赶到一个格子间里,从事着和“意义”有着无限曲折因而无限微弱联系的工作,然后和一群群陌生人挤在罐头车厢里,汗流浃背地回家,回家之后累得只剩下力气吃饭睡觉了。这不自然!”()
“那些与你毫无关系的人,就是毫无关系的,永远是毫无关系的。从认识的第一天开始,其实你就知道。就算是笑得甜甜蜜蜜,就算是有过无关痒痛的来往,就算你努力经营这段关系。而那些与你有关的,就是与你有关的,是逃也逃不掉的,就算你们只见过三次,就算你们三年彼此才搭理一次,就算是你简直想不起他或者/她的样子,就算是你们隔着十万八千里。”
“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这一切,据说都是“因了冥冥中的缘分”。”
3、一颗小豌豆读后感
一颗小豌豆读后感(一)
这篇文章讲的是:有一片豌豆夹,里面住着五颗小豌豆。前四颗小豌豆都许了一些好像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最小的一颗小豌豆说:“我要是能给人们做件好事,就高兴了。
一天天过去,小豌豆长结实了一齐滚了出来。一个小男孩用玩具枪把最小的一颗小豌豆打落到了一个阳台的裂缝里。这个阳台的楼里住着一个小姑娘,他生命垂危。春天到了,小姑娘真想出去瞧瞧,可是她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不能出去。而这颗小豌豆顽强地在阳台的裂缝里扎根发芽生长起来了,小豌豆顽强地生命力感动了这个小姑娘,使他感受到了生命力的强大。小姑娘的病竟慢慢地好了,小姑娘从心里感谢这颗小豌豆。
我觉得这颗小豌豆它很朴实也很善良,他用自己小小的身体和顽强的生命力,挽救了一位小姑娘的生命。这颗小豌豆就像这位小姑娘的绿色生命线一样,它真是一颗了不起的小豌豆。
小姑娘从对生活没有一丝希望,到对生活充满希望。从生命垂危,到快乐无比,这全是一颗小豌豆给予的。我向大家发出号召,我们应该多帮助有困难的人,让他们每一天都过得幸福快乐!
一颗小豌豆读后感(二)
我读过一篇童话,这篇童话就是丹麦安徒生的《一颗小豌豆》。
从前有一只豌豆荚,里面住着五颗豌豆,最大的一颗想要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第二颗想要飞到太阳里去。还有两颗只想着睡觉。最小的一颗不想跑的远、不想到太阳上、更不想睡觉,他想的是帮助别人。
一个小男孩把它们当子弹,用玩具手枪把它们打了出去。
最小的那一颗豌豆飞到一个小屋子的窗台上的一条裂缝里。这个小屋子里住着一个小姑娘,她生病了,病得坐都坐不起来,只能躺在床上。
春天到了,小草要发芽了,小姑娘很想看看小草的绿颜色。()忽然,窗台上的小豌豆发芽了,小姑娘非常高兴。
小豌豆一天天地长大,小姑娘的病也一天天地好了。
读完这篇童话,我想:第一颗豌豆和第二颗只想着玩,第三颗和第四颗只想着睡觉,它们都想着自己,但是第五颗想做件好事,最后它帮助小姑娘恢复健康。小姑娘快乐,小豌豆也快乐,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我要向小豌豆学习,学习它乐于助人的精神。
一颗小豌豆读后感(三)
《一颗小豌豆》是世界着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作品,我读过之后,很受感动。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只豌豆夹,里面住着五颗豌豆,四只小豌豆都许了自己的愿望,而第五颗小豌豆却说:”我要是能给人们做件好事,就高兴了。“一个小男孩用玩具枪把这些小豌豆打了出去,第五颗豌豆落到了一个窗台上的裂缝里去了。这个阳台的楼里住着一个小姑娘,她生命垂危,春天到了,小姑娘真想出去瞧瞧,可是她不能出去。这颗小豌豆顽强地在阳台上扎根发芽生长起来。小豌豆顽强的生命力感染了这个生命垂危的小姑娘,使她感到了生命力的强大,小姑娘的病也慢慢好了。
我觉得这一颗小豌豆它很朴实也很善良,它用自己小小的身躯,挽救了一位小姑娘的性命。这颗小豌豆就象这位小姑娘的绿色生命线一样,挽救了小姑娘的性命,它真是很了不起的一颗小豌豆。
只要你付出,就有回报;活着就要做好事,这样才快乐。一颗很小很小的豌豆,把”帮助别人“看作是自己的愿望和目标,用自己不屈的精神去帮助一个生病在床的小女孩,让她勇敢地战胜病魔,是多么值得赞美啊。从中,我还明白一个道理: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得快乐。
4、一颗豆粒读后感
一颗豆粒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一颗豆粒》这一篇文章让我泪如雨下。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一位自己丈夫因车祸死去的夫人,法庭还判了他的丈夫为加害者,夫人只好卖出房子和土地来抵债,最后,他们家里的唯一一个柱子倒塌了,现在,这位母亲带着她的两个儿子到处奔波,最后经过一个朋友的容许,在一间小小的房子(只能容下三个榻榻米和一些锅灶)里生活,自己早上工作到晚上,所有家务都落在了大儿子一个人的肩上,有一天,他的母亲觉得要到她丈夫的地方去的话,就轻松了,母亲却买了一盒安眠药想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一起走。可是自己看到大儿子给他的一封信之后,她才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是多么的需要她,许多年过后,他的两个儿子都有了出息。
这篇文章的后面一部分让我感动,两个儿子能在失去父亲又在生活的艰难之下能有了自己的工作,我听别人说过一句话,家里如果没有母亲的话,就不成一个家。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所以我们不能让自己做一个,无用的人。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自己不能辜负自己母亲和父亲的关照。
一颗豆粒读后感(二)
《一颗豆粒》的作者是日本着名励志作家铃木健二。故事讲述了一位丈夫因车祸死去的母亲,法庭还判了他的丈夫为肇事者,母亲只好卖了房子和土地来抵债,这位母亲带着她的两个儿子到处奔波,自己早上工作到晚上,所有家务都落在了大儿子的肩上,有一天,母亲买了一盒安眠药想和自己的两个孩子一起死去。可是母亲晚上回家后看到一颗毫不起眼的豆粒,几句孩子认真煮豆子后给她写下的感人话语,她才知道自己的两个孩子是多么需要她。许多年过去后,他的两个孩子都成为了有出息的人。
故事中这颗毫不起眼的小豆粒,象征了一个信念和一份感恩。人的一生,没有谁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艰辛或困境,但是我们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这篇文章还使我懂了生命是最可贵的。文章中的母亲是幸福的,当她的儿子看到母亲工作的辛苦,知道自己也应该为母亲分担家务,而儿子的那句话也重新燃烧起母亲对生命的希望。
在生活中,我经常遇到一些挫折后马上感到自己不能接受,这是非常不对的。今后我遇到任何困难决不轻言放弃,面对困难,面对挫折不畏缩,做一个勇于战胜困难的强者。
一颗豆粒读后感(三)
在大雨滂沱的下午,我们在宽敞而明亮的教室里上自习课,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去看今天的阅读——《一颗豆粒》。
父亲因车祸身亡,夫人为补偿别人的损失,只得卖地卖房。后来她不得不带孩子背井离乡,生活实在贫苦,母亲为不让孩子吃苦,甚至想到了死。当她买回安眠药,回到家时,发现了儿子的信,深受感动,不再寻死。后来儿子都成功地考入大学,找到了好的工作。()
文中的大儿子虽然当时很小,但却很坚强,他不求荣华富贵,却孝顺坚强,他也考上了大家,找到满意的工作。
现在社会上也有一些人,他们有的去抢,去偷,有的乞讨,有的自杀,有的……他们都应该看看这篇文章,学习着只有坚强的人才能生存下来。只要有生命,有意志就可以战胜一切。
我们要向文中的两位儿子学习,学习他面对困难不放弃,勇敢顽强地活下去。
看完这篇简介,你有没有想去读读呢?想信你读完也肯定和我一样把它推荐给其他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