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弱者是智慧](http://www.wenzidahui.com/tu/761.jpg)
1、做弱者是智慧
做弱者是智慧
海滩上蓝甲蟹分为两种,一种是较凶猛的,不知躲避危险,跟谁都敢开战;一种是温和的,不善抵抗,遇有敌人,便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叼它,踩它,它都不理不动,一味装死。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强悍凶猛的蓝甲蟹越来越少,成为了濒危动物。而较弱的蓝甲蟹,反而繁衍昌盛,遍布世界许多海滩。
动物学家研究发现,强悍的蓝甲蟹一是因为好斗,相互残杀中首先灭绝了一半,其次是因为强悍而不知躲避,被天敌吃掉一半。而软弱的,会装死的蓝甲蟹,则因为善于保护自己,反而扩大了自身。
在澳洲,强悍的烈马,生命反而短暂,一般是被杀掉吃肉,而温弱的母马,往往却能被利用,驯服后在赛场上很有可能成为一匹夺冠的快马。快马得势,反而是建立在最初的懦弱上。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调查,一名彪形大汉,在拥堵的马路上横穿而过,愿意给他让路的车辆不到50%,车祸率很高。(为人处世 )而一个老弱病残者横穿马路,却是万人相让,大家还觉得自己是做了善事,车祸率为零。弱与强,在某种时候,收到的效果截然相反。弱,反而得了强势;强,反而处于弱势。
放下架子,做个弱者,也是人生在世心态平和的出发点。如今很多人都爱表现出强者的风范,往往碰得头破血流;而以弱者的姿态行事,人自然会谦虚谨慎,别人也会愿意接受,反而会使一切顺畅。做人做事,如果能经常以一种弱者的姿态出现,以弱者的面貌去把握自己,大概才更能成为长久的赢家。
2、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叶敬忠院长在人文与发展学院2019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同学:
大家好!
祝贺大家顺利毕业,即将奔赴新的岗位!此时此刻,我不想对大家的本科或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总结,因为最好的总结需要留给你们自己去做。
在大家进入人文与发展学院时,我都会向大家介绍人文与发展学院的理念和理想。
尤其会强调,大学应该给学生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
我认为,在知识与思想之间,知识是物质的,思想是观念的;知识是经验的,思想是哲学的;知识是功用的,思想是自由的。
大学学习并非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来改变命运,而更是为了获得思想来追求自由。在人文与发展学院希望传递的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关切视角便是普通人。
在人文与发展学院的5分钟宣传片《他们》中,全片仅有三句话——看见他们,走进他们,讲述他们。
我们希望呈现的是:在大发展时代,人们看到的常常是高楼大厦、高铁高速……,而看不到大发展背后的数以亿计的普通人。
人文与发展学院就是要看见这些普通人,通过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社会行动走进这些普通人;通过论文著作、社会讨论、政策倡导等讲述这些普通人。
在大家毕业之际,我想再次提示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关注我们社会中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人中的弱者。
在罗伯特?钱伯斯1983年出版的著作《农村发展:以末为先》中,他提醒那些住在城市且带有城市偏向的发展官员、发展学者、甚至学习发展的学生,若要想做好发展工作,使得发展行动能够真正惠及普通人,那么就“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
因为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够了解弱者或穷人的社会现实和生活世界,我们才能够理解弱者或穷人的生计压力和生活需求。
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人人都想成为一名强者,没有人想成为弱者;因为人们会认为强者是胜利的象征,而弱者则是失败的代表。
因此,“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践行起来,却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拥有权力、资源或身份优势的强者,保持一种弱者心态,更为困难。
大家知道,中国经济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物质财富的积累有目共睹,几乎所有中国家庭都是受益者。
我们的社会进入了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中国社会的戾气也在快速加重。
这并非危言耸听,其严重程度,几乎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例如,在餐厅、公交、地铁、高铁甚至飞机上因为抢座而吵架厮打,医闹事件、校园欺凌、家庭暴力、插队夹塞、开斗气车,甚至因为被看来一眼就殴打他人……这些现象似乎并不少见。
而在网络场域,更是戾气四溢,那些所谓的高端人士,在微信群里常常一言不合,便恶语相加。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社会风气却越来越充满戾气呢?
当然原因很多,但我觉得,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不少人总以强者的心态对待社会、对待他人。
持这种强者心态的人往往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
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社会关系上常常是目中无他人,唯我优先,容不得他人的意见,容不得他人超过自己。
这里的例子实在太多。例如,我多次见到西校区早晨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将车子直接停在带有明显禁停标识的学院正门口;高端小区里有的业主直接将车辆停在草地上;网络上,一旦他人提出不同意见,便开骂约架;以及太多的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而在餐厅、马路、高铁,甚至飞机上,拳脚相加。
这样的强者心态最为恶劣的表现是强者对弱者的欺凌。
例如,餐厅顾客辱骂殴打服务人员;小区业主辱骂殴打保安;男性辱骂殴打女性;成人辱骂殴打儿童老人;有权者辱骂殴打普通人;有钱人辱骂殴打穷人。
这样的强者心态,不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社会发展中也无助于新发展理念的践行。
例如,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往往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剥削自然,而不会敬畏自然、尊重自然。
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表现在理性和感性关系上常常是崇尚算计、效益至上、蔑视感性,而不关注体验感受、行动意义。
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上每每是科学沙文主义,即迷信科学的客观性和功用性,而蔑视人文社会科学的批判性和情怀感。
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城乡关系上,一般是要农村向城市看齐,尤其是为了城市化建设和城市人的生活可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利益。
正是由于强者心态在社会建设、国家发展中的诸多损害,在同学们即将离开母校的最后时刻,我才要再次提示大家,记住人文与发展学院倡导的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视角,尤其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离开校园后,假如你从事扶贫工作,请努力理解穷人的生活现实和生计压力,不要将自己想象的扶贫方案强加给穷人,若穷人不接受你的方案,请不要贬损他们的素质和眼界,你需要尝试像穷人一样感受世界。
假如你从事乡村振兴工作,请努力理解农民的生活世界和生产逻辑,不要以为可以将一个外来者的产业方案和市场方案强加给村民,钱伯斯提醒过我们,“自己冒险是一回事,而鼓励其他人冒险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也许农民还保持着斯科特指出的“安全第一”的生存伦理,你需要尝试像农民一样感受世界。
假如你如我一样,是一位男性,请努力理解女性的多重角色和多重压力,不要在一切生产劳动和工作安排中都要践行狭隘的“男女平等”,其实女性一直面临着因传统性别角色分工而制造的不平等,一位女性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务、人口再生产责任和职场压力。
在男性主导的世界里,在生产安排和工作考核中,男性需要尝试像女性一样感受世界。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请你努力理解那些服务人员、保洁人员、保安人员,努力理解那些无权者和无钱者,努力理解那些老弱病残人群,不要以为你真是他们的上帝,不要以为你真比他们高明,不要认为你真是他们的救星,很多事情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件区区小事,而对他们来说,则可能是令全家焦虑不堪的天要塌下来的大事。
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穷苦生活体验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明白穷苦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借钱难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向别人开口借钱的感受;
一个从来没有抚养过残疾孩子的父母,永远不可能真正感受养育残疾孩子所需要的各种付出和各种滋味。
正是因为人们其实根本不可能真正体悟到弱者的生活现实和心理世界,因此,我们更加需要保持一种态度,也就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各位同学,人们都将自己就读过的学校称为母校。
如母亲一般的人文与发展学院,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是我们有浪漫的情怀和朴素的思想。
我们希望我们的毕业生能够保持纯真、保持真实,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思考社会、追求意义,能够时刻深入自己的内心,倾听良知发出的声音。
卢梭曾说:“看到你们这种端庄朴素的装束,谁还不鄙视虚浮的奢华?”
我想对我们人文与发展学院的毕业生说,“看到你们的朴实纯真,谁还不鄙视浮躁圆滑;看到你们的高洁志趣,谁还不鄙视精致利己;看到你们对弱者的尊重,谁还不鄙视强者的骄横?”
同学们,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在大家即将离校远行的时刻,我们想告诉大家,人文与发展学院犹如你们的母亲一样,并不在乎未来你的事业会有多大,并不在会乎未来你的财富会有多厚,如母亲一般的人文与发展学院希望你们:
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无论你在何时,无论你在何处,不需要提前通知,不需要提前准备,如母亲一般的人文与发展学院,将时刻张开怀抱,等待你的归来!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id:cau-cohd)
3、你对待弱者的态度,就是你的教养
你对待弱者的态度,就是你的教养
文/谢可慧
二十四岁刚毕业的那年,我去一个古镇旅行。夜晚,一个人坐在楼下的沙发上,除了我之外,仅有一个老板坐在柜台前,他低着头,好像在看书。
这是一个价格不菲的旅店,比许多快捷酒店的价格高出许多,我是用那最后一年的奖学金去旅游的,否则对于我这个学生族来说,简直是天价。
差不多十点多,一对老夫妻走到旅店门口,一人一个包裹。女人躲在后台,男人颤巍巍地走进来,轻声问:你们旅店价格多少啊?
老板报出了价格,两个老夫妻被吓了一跳,转身就走。而在老夫妻快走出门的那一刻,老板说,你们来住吧。
我不知道老板最后给了他们什么价,但一定是很低的,两个老人很高兴,但又不好意思,嘴上说着:真是碰到好人了,然后呢,一边推辞着,一边往里走。
后来,我才知道,老板只是偶尔来古镇打理自己的旅店,他真正的身份是一个商人,开着很大的企业,雇了职业经理人,早过了一段艰苦的日子,当下已是自由又闲适。老板与我说:以己度人,如果这么晚了,继续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找旅店,那会是一件多么寒心又崩溃的事。更何况是两个老人,毕竟天黑了。当然了,我也并不缺那些钱。
我翻出这个故事,是因为前两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件事,他这样写:终于知道了一句话叫“贱人自有天收”。那天我刚下车,看到一个男子在对一个老人吼叫,大约是这个老人一不小心站在了他家门口。他瞪着眼对那个老人说:你走开。老人红着脸,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可当他出来的时候,发现一个男子搀着那个老人,刚才吼叫的男人赶紧跑上去认错:不好意思啊,我刚才心情不好。大约是他也不知道,他吼的是一个跟他有直接业务往来的老板的母亲。
我笑着回复:每一只螃蟹总有一天会碰到坚硬的石头,轻则断脚,重则送命。
从来,对弱者都是没有定义的,弱只是一种比较级,与“强”是反义。比你地位低的,是弱,比你穷的是弱,比你挫的是弱,在你看来强大的要素的反面就是弱。弱本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世界,对于弱者总是带有提醒意义的。因为弱,你总是会发现自己被挤在一个角落;因为弱,你总会不经意注视到那些带着眼白的人其实根本不美;因为弱,你会发现自己总是被同情。
从小到大,我生长在一个并不算太优渥的家庭里。也许就是这样一种不优渥,使我在学校里除了成绩之外,实在没有什么让老师刮目相看的事情。然而在这个家庭里,我最崇拜的人,是我的奶奶,她现在85岁了,依旧是一个慈眉善目,从来富有同情心的老人。
我听过她的许多风言风语,她是一个人缘很好的女人,但终不是人见人爱的,有人说她同情心泛滥,也有人说,她只是那个老好人。她何尝没有听到过,但她总与我说:你可以与强者横眉,但要尊重弱者,因为在弱者身上,你施展的强大只会让你看起来卑微。当然,这句话是我改编的,就是这个理。
小时候,我们小区的乞丐很多,一些乞丐一而再再而三地来小区里行乞,无非是这个小区里实在能拿到太多的旧衣服和钱了。
不过,渐渐地,有些乞丐来得多了,就叨扰到了平常的生活。一些邻居开始用泼水、辱骂的态度,甚至于有一次,一个胖阿姨开门看到乞丐,自己的孙女看到乞丐,吓得大哭,胖阿姨拿起菜刀吓唬着:你再来,再来就砍你了啊。
而只有奶奶,时常端出一碗饭,一碗菜给他们,当然,奶奶也是知道的,一些人的穷或许只是因为他们懒。但她没说,笑语盈盈的样子。用她的话说:每次看到这些蓬头垢面的年轻人,总是想着,作为父母该是怎样的心寒啊。年纪轻轻,没手艺,不干活,躲在天桥下睡觉,第二天又行乞。这日子真是坏极了。
最后,有一天,奶奶拿出一碗饭说,这是我给你们的最后一碗饭,我还没有吃过饭,我把我的饭给了你们。但你们还那么年轻,赶紧去干活吧。讨来的食物终究不如自己赚来的。
那个乞丐被说得脸红了,至此,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们。
有一句话是:一个国家对弱者的态度,其实反应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此句度人,觉得简直是至理名言。前段日子,看了《夏洛特烦恼》,其中的夏洛就是我们生活中每一个遇到强者时的小人物,不被人重视,随意被人调侃,最后一直妄图强大,扭曲到不停地靠虚幻的一切武装自己。你可以说,夏洛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但是,当你的人生无数次被人挤到角落里的时候,你也希望有那么一点点的阳光,可以温暖你的内心,哪怕是皮肤也好。
这个社会,对于强者的尊重太多,就好像是一部戏里的主角,所有的化妆师、灯光师、摄像机的焦点都不约而同地在她身上,她可以随意摆设自己,表达情绪,甚至于乐观的时候,可以更改剧本,也无可厚非。而弱者,大多数时候,只是那个根本没有特写的群众演员,吃着盒饭,没有经纪人,甚至于随时都有可能被撵走而要不到工资。
我工作后的这些年,听到过无数个故事,大约都是因为家境差而被欺负,因为穷而被欺负,以至于有一个朋友一气之下贷款买一辆奔驰,大摇大摆地上班去,然后终于为领导所刮目,不再被为难。
但我想说,这一路,小心翼翼地走,遇见了太多的好人,然而这种好人的共同特点都是:把所有的人都当人看。
我刚进单位的时候,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什么都不懂。那些年,我在农村工作,每天都过着背朝黄土的日子,最多的一天,从早上六点一直干到晚上六点。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段时间单位的领导,在每个下雪的日子,总会送我和另一个年长的师傅下班,当时,我还没有买车,镇域的公交还算方便。只是,他一直说:同在一个单位,没有领导与下级之分,大家都是朋友。要知道,我家与他家跨越整整一个县域,如果他不送我下班,大可以提早回家一个多小时,并且我家是市区的最中心地带,每天的堵车常常会有让人弃车而去的想法,他就这样送完我,然后送另一师傅到家。
那是我毕业之后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温暖,因为这之前,我几乎做好了“江湖险恶”的准备,打算披一件铠甲,装一身刺,在别人攻击时随时还击。而我碰到的那一个领导,让我放下铠甲,懂得了工作的时候,是可以真诚、善良和勇敢的。
我的领导现在还是一个小领导,但据我所知,他的口碑一直特别好,拥有了许多他所该得的荣誉,许多人说起他,都是带着赞美的。于人来说,这也足够证明你的教养。
后台也时常有人问我,被欺负了怎么办?我给的回复大多数是:无关原则的话,吞下这一口。待到强大时,以德报怨。许多时候,人的一生就是无形的,你没有走到终点就不知道你是谁,可是教养是跟随你一生的,好人未必有好报,坏人却一定有恶报。这句话虽然不是绝对正确,但至少可以鼓励我们做一个好人比做一个坏人有底气,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比没教养的人重要得多。
我想说,一个真正强大的人,是不需要欺负他人来垫高自己的。强者对弱者下手,是生物链的规律,但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规律。强大的时候,请记得,一定要把自己当人看,把别人当人看。因为人海茫茫,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你是谁,她又是谁。而你所谓的教养,从开始到古稀,就生生不息了… …(文/谢可慧)
作者简介:谢可慧,浙江绍兴人,写字人,专栏作者。新浪微博/谢可慧的村庄,公众号/秋小愚·happyxiekehui。
4、你是弱者,又有什么了不起
你是弱者,又有什么了不起
文/辉姑娘
孱弱不是用来肆无忌惮伤害他人的理由,更不是维持天长地久的唯一砝码。
某次大地震时,一位妻子被埋,丈夫徒手挖了十几个小时,救出了妻子。妻子的性命虽然得以保住,却双腿截肢,终身残疾。
妻子感激丈夫的救命之恩,认定“没有哪个男人会比他更爱我了”。丈夫也表示要一生一世照顾妻子,场面催人泪下,许多人感慨他们忠贞的爱情。
这故事本该到此戛然而止,如同童话里的结局,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几年后一次关于当年地震幸存者的采访中,另一个结局赤裸裸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丈夫在几年前离开了妻子。
妻子还在苦苦等待着丈夫,只有家人陪伴着日渐消沉的她……在初读这篇报道时,我与所有人的感慨一样,只觉沧海桑田,人心易变。可是当读到另外一篇关于此事的深度报道后,我渐渐改变了一些看法。
报道中说:妻子因为瘫痪,脾气性格大变,丈夫做事稍不如意,就哭闹或埋怨,对待亲友也无好声好气。她双腿残疾,还有双手可以使用,却拒绝做任何工作,每天无所事事,诸多挑剔,恨上天不公,甚至几次尝试自杀,折腾得家人筋疲力尽……甚至在记者采访时,还在持续哭诉丈夫的不忠与自己的不幸,再不提半句他曾对自己的好。
读毕,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的确无人能在这样惨烈的婚姻里有资格做道德评判员。但是妻子所为,用尽了一个弱者的身份,在胁迫丈夫爱她、宽容她、忠于她,甚至把今生都无条件奉献给她。
如果我是那位丈夫,也会大声反驳一句:凭什么?
残疾是不幸的,但生活不会永远不幸。坐着轮椅的妻子,也可以是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无法自理的妻子,也可以是找到生活重心,帮助别人减轻一点负担的。妻子还可以拥有灵活的双手、倾听的耳朵、微笑的眼睛和体谅他人、自强自立的美好心灵。孱弱不是用来肆无忌惮伤害他人的理由,更不是维持天长地久的唯一砝码。
因为在除掉强者和弱者的名头以后,我们首先都是“人”。
没有哪个人,愿意无底线地对另一个人退让。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弱者以弱者自居,以此希望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帮助甚至成功。如果不给他们,就会大哭大叫,捶胸顿足:“为什么?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更有甚者仇视这个世界,甚至放弃这个世界,在弱者的“名号”下,草草了结一生。
没错,你不如别人生就豪宅香车,英俊貌美,高贵富有;不如别人天资聪颖,机智练达;不如别人身体健康,人见人爱;你卑微、贫穷、笨拙甚至有终身无法弥补的残缺。
你是一个弱者。可是那又有什么了不起?
弱者只是注解,并不是用来要挟这个世界的道具。
你没有这个资格。
弱者不是无限索取的源头,即使别人因为你的弱势而施舍给你想要的东西,那也仅仅是施舍而已。你是弱者,却不应是一个乞丐。弱者被人怜悯,乞丐却被人彻底瞧不起。
弱者更不是一种自怨自怜的资本,甚至可能是变为强者的起点。因为你比那些生下来就万千宠爱的强者,还多了一分可以去拼,去创造,去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机会,这是多么难得的偏爱。成为强者那一天,你绝不会因为对方是弱者而放松要求。也许会比当年你遇见的那些强者更严苛。——因为你知道,如果不这样做,弱者永远只是弱者。
你只该庆幸,你仅仅是一个弱者,而不是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