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是麻烦出来的_没有一份工作是不麻烦的

1、“人脉”是麻烦出来的

“人脉”是麻烦出来的

我们经常会听到上一辈给我们的箴言:“没事别麻烦别人。”很多善良的人,他们什么事情都自己处理,从来不爱请别人帮忙,他们认为麻烦别人是错误的。但是,这类“好人”的人脉网络,却往往挺单薄。因为,当我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时,我们就缺少了建立关系的缘由。

有一次聚会,晚上10点多,我看到王老师已经无法坐地铁了,于是跟他说不如我开车送他。他说:“你有点绕远啊,不麻烦你了。”

我说:“你知道吗,好的人脉关系都是互相麻烦出来的。”

他一听这话,立马释然了,大大咧咧地坐上我的车:“ok,拉我去承德。”

于是,我们就成了相互“麻烦”的朋友。

这个观点不是源自我,而是另有高人。它被人称为“富兰克林效应”,因为美国国父富兰克林的一段轶事:

有一次,他很想与宾夕法尼亚州立法院一个议员合作,但这个议员是个难缠的铁石心肠的人物。如果你是富兰克林,你会如何处理?看看那个议员有什么需求?找个中间人?还是“不打不相识”跟他干一架?富兰克林用了另外一招。

他知道这个议员的私人藏书中有一本绝版的稀世图书,于是就询问议员是否能把那本书借给他看两天。议员同意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正如富兰克林所描写的:“当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对我说话了(他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做过),而且很有礼貌。后来,他还向我表明他随时愿意为我效劳。”

富兰克林把他借书所带来的成功归结为一条简单的原则:“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换句话说,要使某个人喜欢你,那就请他帮你一个忙。

富兰克林效应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人们愿意帮助自己喜欢的人,当请求对方帮忙时,你在给对方一个暗示:“我就是你喜欢的人啊。”于是,对方就被催眠了。你们俩也就成了小伙伴……

不过,当看到这个振奋人心的喜讯时,有的朋友就会想:原来麻烦别人也能交人脉啊?那太好了。我要买辆车,管人借个十几万,不但能开个好车,还能交个人脉,还省好多钱,真是一石三鸟啊。

这是一个很错误的想法。你把这个麻烦抛出去,那就真的是个麻烦了。别人不会因为这个忙而跟你成为朋友。他们的回应是:“药别停。”

因此,我们要知道什么样的忙是可以请求别人帮的。

首先,这个忙不会给对方造成真的大麻烦。否则对方会马上建立防御:你小子到底想从我这儿得到什么?

其次,尽量不要涉及金钱这样的利益关系。人脉更多是一种个人感情,一旦牵扯可以精打细算的利益,就会变成劳资、雇佣、购买的关系。即便真的有利益关系,那也最好不要将这种帮忙看作是搭接人脉,而把它看作一个契约。

最后,一定要及时还。人际关系的核心行动是“来往”。《围城》里讲最好的谈恋爱的方式是“借书”,因为有借就有还,这样就有了“来往”,一来二往就暧昧了。建立人际网络的方式同样如此:你麻烦了朋友一次,算是借了一个人情,人情总要还的,当下次再还的时候,关系就更近。

2、没有一份工作是不麻烦的

没有一份工作是不麻烦的

文/赵晓璃

不论生活还是工作,人生总是一个麻烦接着一个麻烦而来,然而不幸的是,当你试图躲过一个麻烦时,另一个麻烦正在不远处向你招手呢。所以,与其躲避,不如直面,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出应有的努力。等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些曾经让你头疼不已的麻烦,让你终于成为了不二替代的那个你。

1

我小时候巴望着能够迅速长大。

要说做小孩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有个严厉的父亲,动不动给我提要求定目标,我觉得当小孩真心累啊。

于是在我的心目中,还是以后当大人上班了好。我有时候放学后会去我父亲的办公室玩一小会儿,我发现他们上班就是一张报纸一杯茶,好像很优哉游哉的样子。

那个时候父亲是做信访工作的,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去他的办公室,结果发现他的办公室里有好几个人,其中有一个长者情绪很激动的样子,在他的办公室大吼大叫。父亲对我挤眼睛让我迅速离开。我赶紧离开,依稀能听见办公室里吵嚷的动静。隔壁办公室的叔叔对我说,今天下午有个老干部上访,据说事情很棘手,我父亲正在想尽办法安抚对方情绪,估计照这个情绪,一下午都难以摆平。

我头一回感受到了原来父亲的工作也是很麻烦的啊。

那段时间,因为工作关系,父亲每天很晚都还在写材料,常常忙到半夜也不休息。

我是个特别怕麻烦的人,就在想,以后从事什么工作可以相对简单一些?于是母亲告诉我,那就学会计吧,至少以后不用看人脸色,只要把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结果我发现自己再次犯了个错误。

2

会计首先需要核算精准,光核算这一块儿,就要学一大堆科目和借贷记账法,这个学科的记账、登账、出报表都有一系列的准则要遵守,连装订凭证都要装出三角拐,我真心觉得怕麻烦的我算是入错了行当。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个厂里的小会计,那个时候每天都要跑腿,什么去银行拿回单啦、开票啊、报销啊等,通常是在单位里没人找我,可当我一脚踏出办公室的门,各种电话就纷纷找我,说什么他们有单据要报销,请问赵会计你什么时候回来啊,等等。

我真心一个头两个大,在心里骂了这个专业一万遍。

长此以往,我觉得自己的工作简直太被动了,每天浑浑噩噩忙活了好久,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我在纸上写上我每个月的例行工作,我发现自己不能再被这些突发事件牵着鼻子走。认真思考后,我有了一个想法。

我壮起胆量和财务部领导沟通,我说我不能天天坐等其他部门的人上门找我办事,我需要自己规划工作时间,将开票和报销时间做个规定,这样我就能安排手上其他事情了。

领导微笑着点了点头,他鼓励我继续说下去。

我说按照目前的工作习惯,每天都有人来财务部报销或者开票,我统计了下,发现每周二周四开票量最大,而周五则是报销的小高峰,所以不妨把开票日设定为每周二周四下午两点到五点,报销日设定为每周一周五下午两点到五点。领导说好呀,你的提议很不错,不过还需要加一点,如果其他部门有特别紧急的情况需要报销或者开票,需要提前和你报备灵活安排。

然后我就出台了财务生涯中的第一份通知,我依然记得那份通知的名字,叫作《统一公司开票时间和报销时间的通知》。

这两件事情规范了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毫无头绪了,我也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去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今天要做的工作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然后每天下班之前检查一下有哪些已经完成,还有哪些是未完成事项,后面又该如何跟进等。

回到如今很多职场新人面临的现实问题,我能想起自己作为新人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日子其实并不快乐,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很多麻烦之所以我们觉得麻烦,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方法不够高效。

3

有好多人都认为,会计是个越老越吃香的工作,所以总会有前人告诉你说,慢慢熬吧,熬过去就好了。

其实熬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应对策略,好多麻烦如果你不去学会面对和解决,你熬到白头也不会有任何有价值的成长。

后来我去到一家民营企业做财务经理,有一年年底公司接到了税务局稽查的通知,我们财务部都炸锅了。

财务部一时间气氛非常紧张,大家脸上的表情都相当严肃,也是啊,税务稽查是每个老板更是财务人员心中的大事。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我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我曾经的师父,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会计人员,当时在另一家公司做财务总监。

我把他约了出来,请他吃了一顿大龙虾。他听了我的困惑后,告诉了我具体的应对方法和策略,我顿时豁然开朗。

我立即和这次税务稽查的专管员取得了联系,鉴于平时和对方关系良好,我了解到了我们企业被稽查的原因。在税务人员正式稽查之前,我组织公司会计进行了一次账务自查。

在这次自查过程中,我发现有些会计为了省事,并没有严格按照仓库收发存数据做账,而是当月购买多少材料全部领出。还有些会计为了图方便,不盘点也不关注库存,直接按照开票确认收入,并不曾体现出企业视同销售或者未开票的情况。

针对这两个情况,我们财务部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进行了账目调整,还特地组织了一次存货盘查。做了这些准备以后,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在稽查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太大的问题,加上师父教我的一些招待技巧,他们不到三天就回去了。

经过那次稽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你平时怕麻烦却不曾想办法去解决,总有一天这个麻烦会升级为一个更大的麻烦,朝你扑面而来。

4

当我发现麻烦终究躲不掉之后,我就重新思索究竟能不能避免。如果无法避免,那么不如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加强学习或者请教他人的办法,将这些麻烦消灭于无形之中。

刚进入职场的时候,或许很多人都觉得应该学习些职场规则。其实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职场锤炼,我渐渐发现,职场规则中首要的一点,莫过于自己尽快熟悉自己工作岗位中的技能。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学会聪明地工作,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如果可以,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不停地尝试全新的工作内容和挑战。

十多年后,我转型走上了财务培训的道路。

一开始我觉得培训工作相对于具体的会计工作而言是多么简单啊。不用自己去处理那些繁杂的账目,只要站在台上把课上好就可以了。然而做了一段时间之后,领导频频找我谈话。

谈话的主要内容,大致意思是虽然学员反映我上课幽默风趣,但是他们觉得我耐心不足,对学员提出的问题有时候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模样。我当时各种不服,我说领导,有的学员就是领悟能力差,和他说半天都说不通,凭什么要怨我们老师呢?再者说了,老师又不是万金油,确实有些情况连我们自己都没有遇到过,你说要给对方怎样的答案对方才满意呢?

领导笑了笑了说:“赵老师啊,你说这些话我就知道你还不是一个成熟的老师啊。”

她说的“成熟”,应该是指心态,这也是我后来才体会到的。

5

在职场中拼搏的我们,每个职位都凝结着我们的受众以及同事领导的期许,我们不能视若无睹。

比如作为会计老师,当学员有困难的时候,哪怕其他人对他冷若冰霜,但老师绝对不可以,因为他们也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问你问题的,他们心里也在打鼓,怕老师你拒绝他,怕你嫌弃他的问题简单了,所以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耐心、耐心再耐心,即便自己不懂也可以找人问啊,我们老师比学员的资源多,可以去问更有资历、更有经验的前辈,问出结果后自己先理解,然后尽可能帮助学员渡过难关。

后来我就渐渐明白了,很多事情不是我一个人做好就可以了,更不是我觉得自己ok就可以了,大家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也是在培训行业历练了几年后我才渐渐明白,那些看上去让你感到非常头疼的麻烦,其实恰恰就是你自己的软肋或短板所在。

比如让很多职场新人看着头大的规章制度,其实凝结了很多职场前辈的心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留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够尽快适应并使用这些制度规则,我们的办事效率将会得到质的提升。

有人说上班很麻烦,于是他们出去创业了,结果发现当老板远比做员工麻烦得多。人生本来就是一个麻烦接着一个麻烦的过程,每个阶段都会有对应的麻烦,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只是个打工的,就让你的麻烦少一些,也不会因为你当上了老板,就让你的麻烦少一些。

我认为,能够不怕麻烦积极应对,就是一个成熟的职业人。

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没有谁比谁轻松地活着,不过,有的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加正确的方法,把目前的麻烦与难题解决掉,在一次又一次解决难题的过程中积累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让自己下一次的决定更加成熟理智。

对任何一个职场新人而言,遇到很多困惑实属正常,有些时候你可以通过观察前辈的言行,学到很多书本没有的经验,当然他们的经验不是万能的,但至少能给你提供可贵的参考。

作为一个在职场中打拼了十几年的财务工作者,我只能告诉你,没有一种工作是不麻烦的,你想要一个离家近做着轻松、薪水还高的工作,你首先应当掂量掂量自己是否具备相应的价值和能力。

毕竟在职场中,成长是我们一辈子的课题,而麻烦也将如影随形。

3、有种莫大的福气叫“被麻烦”

有种莫大的福气叫“被麻烦”

文/苏心

上个月,闺蜜燕子生完宝宝,接下来要给孩子办一些诸如防疫等的证件。我们是多年的挚友,我就陪她办理。

有个表需要去某单位盖章,燕子知道我同学也是发小林子在那,就让我跑一趟。

我拿着表到了林子那,他接了我电话刚从外面回来,专门在单位等我。

顺利地盖完章,我告辞出来,边走边和林子客套:晚上我请你吃饭吧,咱们也好多年没聚过了,这次又给你添了麻烦。

林子有点急:你和我怎么这么客气,咱俩用得着吗?看着他着急的样子,我鼻子酸酸的。

是啊,我家和林子家住在一个胡同,从小一起长大一起上学。小时候,我俩经常一起做作业,一起玩游戏,一起欺负和我们不是“一伙儿”的同学。

好多年,他在我面前都像个兄长,虽然他只比我大几个月。初中毕业后我们考上了不同的高中,从此分开,联系也少了。

但林子在我心里一直像个亲人般存在,这种童年伙伴,感情最真。每次想到他时,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那两句诗。

有好几年,我和林子失去联系,直到一次开会时遇见才加了微信,但很少聊天。

我的客气,让林子和我都那么不自在,曾经的青梅竹马,竟然慢慢陌生起来。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这个问题。人生境遇不同的我和林子,关系变淡,会不会是因为我们平时很少麻烦彼此,怕打扰对方,渐渐就疏远了?

朋友间如此,其实,亲人亦如是。

记得有个周末去父亲那,看他老人家说话时别扭,觉得不对劲,一问原来他刚刚拔了牙。我问谁陪他去的,父亲笑呵呵地说:我自己去的,你们都挺忙的,怕给你们添麻烦。

我急:您上了年纪了,怎么能一个人去医院呢?我们再忙,也有时间照顾您啊。

父亲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局促不安地笑:你每天脚不沾地,我能少添点麻烦就少添点吧,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拔个牙而已。

看着父亲空洞的牙齿,我心疼的同时,觉得有种淡淡的疏离感。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去医院拔牙的情景。那时我不过七八岁的样子吧,该长一颗牙齿的地方,竟然一前一后长了两颗,父亲说必须拔掉一颗才行。在医院拔完牙我一直哭一直哭,父亲带我买了好多好吃的,我才不哭的。

而我和父亲,从什么时候开始,怕给对方添麻烦了呢?

从我嫁做他人妇那时吧,他觉得女儿已经不是曾经粘着他讲故事的小棉袄,而是人家的媳妇,更多的精力应该是放在小家庭建设上,不能整天顾着娘家。

可我是他的亲生骨肉,是他老人家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不麻烦我麻烦谁呢?

被父母麻烦,我一直认为是一种莫大的福气。

我多么希望妈妈还能够给我添麻烦,我不嫌她唠叨,不嫌她买处理的蔬菜水果回来,不嫌陪她逛了半天商场不花一块钱,只要,她还在就行。可今生今世,妈妈再也不会麻烦到我了。

母亲去世前一年,基本都是在医院度过的。每次我们请假照顾她时,她都一脸歉疚,嘴里嘟囔:又让你们休班,这月是不是得扣工资了?每次看到她一脸的不安,我都会说:妈,您生病,儿女照顾您是应该的。我不怕麻烦,您安心养病就行。

我从小到结婚,在家里都没干过多少家务,结婚后也整天在妈妈家吃,我的女儿,从几个月就交给妈妈带。妈妈的一生,犹如一支蜡烛,燃尽了自己,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而她唯一给我们添的麻烦,就是那段住院的日子。对于那些麻烦,我却是满满的感激,那是我唯一能找到一点心安的事情,否则,一世母女,我就唯有歉疚了。

是啊,当孩子不再麻烦你时,或许已经长大成人远离身边;当父母不再麻烦你时,或许这辈子都见不到面了;当朋友不再麻烦你时,或许你们已经不再是朋友。

其实,越是爱你的亲人,越是真正的朋友,越不愿给你添麻烦。他们知道你忙,心疼你累,怕给你添负累,宁愿自己扛着也不吭一声。

可是,多少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多少感情冷着冷着就淡了。所以,不要怕麻烦,在麻烦与被麻烦中才能加深彼此的感情。

在我们生命中,能有几位挚友?能有几个青梅竹马的小伙伴?能有多少至亲至爱的亲人?

亲爱的,只要是你,我不怕麻烦。而你,也一定不要和我客气。

被你麻烦,我愿意。

4、计较,是麻烦的开始

计较,是麻烦的开始

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

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在在了。

我们平时斤斤计较于事情的对错、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智者的眼里,这种认真必定是很可笑的。

有一句歌词叫作“计较太多人易老”,可是我却觉得“计较得越多,失去得越多”。

朋友初涉社会,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这份工作她很喜欢,兼具挑战性和稳定性,长远看来也挺有发展的潜力。她十分庆幸自己的好运,和同事混熟后,更觉得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都很不错。

一天,她和同事在聊天时,一位比她晚进公司的同事问她月薪多少,两人比较之下,她发现自己比同事的月薪少了一千元。

“那个同事比我晚进公司,工作能力又没我强,月薪竟然比我高!真是太过分了!”她生气地说,从此上班也失去了原有的快乐心情。她有种被打败的感觉,就连原来因为尽全力达成目标时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踏实感也弃之不顾。那一千元夺走了她的自尊、内心平静和自给自足的快乐。所有的事都没有改变,只因为她觉得自己比别人“少了一些”。

有生活智慧的人,会有所不为,只计较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并且知道什么年龄该计较什么,不该计较什么,有取有舍,收放自如。

10岁时,应该不再计较家里给的零花钱多少,不和别人家孩子比穿名牌服装。少不更事,和人家比吃比穿,还情有可原,年纪到了一个“整数”,就该懂事了。如果家计艰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年龄的孩子已应该知道父母挣钱不易,纵不能“提篮小卖拾煤渣”,也不可再给爹娘添堵心事了。

20岁时,该不再计较自己的家庭出身,不再计较父母的职业。十几岁时,会和别的孩子比家庭出身,比父母官大官小,恨不得都投生帝王之家,也是人之常情。(励志名言 )但到了“弱冠”之年,尚无自立之志,出身贫贱而自卑,老觉得抬不起头来:出身豪富的还处处依靠父母,在家庭荫护下养尊处优,那就离纨绔子弟不远了,会一辈子都没出息。

30岁时,已成家立业,为人父为人母,有了几年家庭生活的经验,丈夫该不再计较妻子的容貌,深知贤惠比美貌更重要,会过日子的媳妇比会打扮的媳妇更让人待见:老婆该不再计较老公的身高,明白能力比身高更有作用,没有谋生能力的老公,纵然长成丈二金刚,还不如卖烧饼的武大郎。

40岁时,该不再计较别人的议论,谁爱说啥就说啥,自己想怎么过就怎么过。

50岁时,该不再计较无处不在的不公平之事,不再计较别人的成功对自己的压力,不再觊觎他人的财富。半百之年,曾经沧海,阅人无数,见惯秋月春风,不再大惊小怪,历尽是非成败,不再愤愤不平。

.60岁时。如果经商,该不再计较利大利小,钱是挣不完的,再能花也是有限的,心态平和对自己身体有好处;如果从政,该不再计较官大官小,退了休,官大官小一个样,都成了退休老干部;如果舞文弄墨,当不再计较文名大小,文坛座次,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只要心情愉悦,有感而发就行了。

70岁时,人到古稀,该不再计较的东西更多,看淡的事情更广。年轻时争得你死我活的东西,现在只会淡然一笑,中年时费尽心机格外计较的东西,如今看来已无关紧要,一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