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毒”与“度”作文
常言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应该有肚量,有志气有作为的人该狠毒时就要狠毒。
有人说,其实这句话是个误传,它的原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意思是是大丈夫心中当有一杆衡量价值的尺子,有所坚持,有所取舍,否则就称不上大丈夫。
很快,学术界就展开关于“毒”和“度”哪个是正确的讨论。
网络上流传的《七句被误解了百年的俗语》的作者认为,从文字的角度,“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充分运用了对仗。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从含义的角度上看,“就算是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也能轻易看出‘无毒不丈夫’中的不妥之处。这‘无毒不丈夫’,跟我们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
但也有人从历史的方面解释说,自元朝以来,正统的儒家伦理文化、道德价值体系、社会政治及伦理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市井流氓文化急剧膨胀,诸如“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无奸不成商,无谎不成媒”之类带有浓厚“流氓”文化色彩的俗语在民间大量产生,并被人们广泛使用,而“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就是其中之一。像是最早出现在古文中的句子也是“无毒不丈夫”(元王实甫《西厢记》五本四折)而非“无度不丈夫”,更印证了这种说法。“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应是在后来被儒家的学者按照自己坚持的价值观修改后的句子。
借用电影《后会无期》中的一句话,“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可能这句话略有不妥,但是我想抛开这两句话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哪个是真的流传在民间的俗语,从利弊的方面来看这两句话。
先说“无度不丈夫”。关于这句话的理解,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比较常见,是说度量小就不是君子,没有宽厚的心、没有度量的人就不算一个男子汉。第二个版本则是一个学者的研究,“根据平仄对应,关于「无度不丈夫」一句中的「度」应为「duo(二声)作文」,是量长短而不是气度(du)之意。”意思是大丈夫心中当有一杆衡量价值的尺子,有所坚持,有所取舍,否则就称不上大丈夫。
其实这两个版本虽然含义不同,但作用却差不多,都是劝人向善的,给社会带来正能量。
再说“无毒不丈夫”。
“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的原意是“有志气有作为的人该狠毒时就要狠毒”,这里的“毒”指的是对自己狠毒、对敌人狠毒,原意并没有什么“错误”,在道理上也很“正确”,鼓励有志向有抱负的人拥有破釜沉舟的精神。但是问题在于,很多人误读了这句话,认为狠毒就是对阻碍自己道路的人狠毒甚至对所有人都狠毒。
于是乎一句“有志气有作为的人该狠毒时就要狠毒”让一些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都混为一谈搞不清楚的人们误认为“自己只要狠毒起来就成为有志气有作为的人了”,去干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还美其名曰“无毒不丈夫”。
在问答网站知乎上,关于“无毒不丈夫”有这么一个问题。
“有抱负的人必须要狠毒吗?比如:项羽情深意重,乌江自刎,反倒是狠毒的刘邦成就帝业。重视美德的人,不能够有大成就么?”
看,这就是那句“无毒不丈夫”给祖国青少年留下的印象。“重视美德的人,不能够有大成就么?”大成就是什么。你想取得众人眼中的大成就,你就得遵循众人心中的法则,做众人眼中对的事情。可是众人眼中的大成就是真正的大成就吗?财富、地位和名气就能衡量一个人的一切吗?
我想起《超级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刘媛媛在她的演讲《年轻人能为世界做点什么》中说的,“即使给了你十万个理由去作恶,你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跟底线,仅仅就是因为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你不是一个禽兽,你是一个人。”“我更希望我们所有的90后们,你们都能成为那种难能可贵的年轻人,一辈子都嫉恶如仇,绝不随波逐流,绝不趋炎附势,绝不摧眉折腰,你绝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你绝不绝不失望于人性。”
说到这里,其实,原句到底是“毒”还是“度”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们能够真正理解“毒”和“度”,能有克己之毒、对敌残忍之毒,能有一颗宽厚、有度量的心,心中能有一杆衡量价值的尺子,有所坚持,有所取舍。
2、你作文
夜幕中划过流星,点点灯火构成了这个车水马龙的城市。我走在嘈杂的大街上,只为了捕捉到几分你的影子。
人如星,楼如云,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夜景。绝美的汉字雕刻了一家家陈立的店铺。你就像月亮,数不清的繁星簇拥着,看似近在咫尺,实际上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
阳光在乳白色的云朵中若隐若现,新的一天悄然降临。人们开作文始了工作,孩子们坐在教室里学习,时间如流水,哗哗即逝,卷走了无数朵落花。这便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了吧?而你,是高高在上的月亮,银河里不可计数的行星围绕着你转,可你就像一只刺猬,天生带有敌意,只要一靠近就会被扎伤。
你,如水般温柔、如火般热情、如梦般缠绵、如天般浩瀚、如云般柔软、如鸟般自由,那么独一无二。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欧阳洁 | 作者年龄 | 12岁零4个月 |
---|---|---|---|
在读学校 | 永川卧龙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6班 |
性格特点 | 含蓄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跑步 | 平均成绩 | 100分 |
指导老师 | 陈大章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3、我们在这里作文
转身踏入穹窿伸出,逶迤的山路,耸立的树木,冰冷的石凳。
花气濡染的树林,阳光从角落的一边,斜斜的撒入,在山的深处传出几声清脆的鸟鸣,湿嗒嗒的晨雾铺在天空上方,扑面而来的清香让你忍不住张开双手想要去拥抱。不经意间,那幽幽的馝馞花香毫无保留的袭入鼻腔,复苏我们那麻木的嗅觉。
曲径通幽,落英缤纷,旋舞而下,铺陈一叠厚厚的往事。于是你从落叶的间隙中听到了儿时那串铃儿般欢快的笑声,看到了那时光着脚丫在草地上奔跑的身影,可是这样的你现在去哪儿了呢?是变成了坐在书桌前埋头题海的女孩了吗?是变成了站在老师面前保证下次一定考进几名的女孩了吗?
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往里走了,你步入一片竹林,竹子株株凛冽威仪,如仙风道骨的智者,如衣袂飘飘的圣人。他们会在无人的夜晚出来显灵的,三三两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我摸着那晶莹剔透的叶子,不禁想到,孙膑曾在这里练武养神。绿波微漾,风声飒飒,是朱买臣在那里念书写诗吗?
深入山林,那里的氯离子丰富,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亲近,在那里多做几个深呼吸吧,就当做给自己的肺做一次清洗吧。往里走,一棵银杏,一个木桌,一杯清茶,一卷诗书,那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呢?在那边有几间小屋,经打听啊,你里住着一对老夫妻,已经八十几岁了,一口井,几间屋,在这伸出,与孙武作伴,在这里偶尔去捡捡垃圾,偶尔与游客聊聊天,空闲的时候感受一下当时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都必走的御道,远离了城市的嘈杂,在那里与竹为伴,这样的生活好不惬意!
再往上走,不知不觉中已经登上了苏州最高的地方,夕阳斜下,往那头的山望去,据作文说哪里有最美丽的夕阳,那里是全苏州里天最近的地方,远远望去,夕阳邪魅的躺在山的顶端,那么和谐,只是遗憾,那里是军事基地,无法就近那里细细观察。
我们去的时候不是旅游旺季,沿着夕阳下山,没有人打扰,只是偶尔邂逅几位摄影爱好者,水声在细声呢喃,仿佛是一首自然之曲。远方隐隐残霞,虽洗去铅华,却依旧色泽变幻,流光溢彩:橙黄、酡红、微紫、青黛。我们披着这一身华裳,从这个山头走到那个山头,看见山脚下飘出的屡屡炊烟,几家农舍错落有致,不经意间看见了那个,在村里等待爷爷归来的自己,经过的傅大伯,金大伯亲昵的喊着“苗苗”你等谁啊?老公公给你糖吃好不好啊?”只是现在我长大了,他们也老得快走不动了。
正沉淀于缅怀,只见前方有几件茅草屋,传说那是孙武曾经住过的地方,门口有一口智慧泉,据说这是孙武常喝的泉水,所以称之为智慧泉,或许是后人编造的,可是深处这份自然之中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沿着石板路往山下行去,那份惬意时刻牵绕着我的心,让我停驻不前。多久了,多久不能这样清静了,多久了,多久不能这样远离我要超过谁的思想了,多久了,到底多久了,我可以这样与自然亲近了。
我只是一个16岁的女孩,我还是孩子,我向往自然,不要把我束缚在名次中好吗?不要用成绩去衡量一切好吗?我还是一个孩子,我喜欢站在山里,做个山人,晨雾缭绕,我愿用我纯净的双眸去拨开那方晨雾,我愿用我未经污染的双手去触碰这个世界,请给我一个亲近自然地机会好吗?
有几人我们想要亲近?又有几人我们可以亲近?又有几方净土未经开采呢?我在这里,与自然亲近,你在哪里?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李唯枫 | 作者年龄 | 15岁零9个月 |
---|---|---|---|
在读学校 | 浦江县浦江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三6班 |
性格特点 | 适应能力强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购物 | 平均成绩 | 115分 |
指导老师 | 田战义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4、我还是那个我作文
看完《小别离》,对剧中的小主角—朵朵印象很是深刻,身处于中考的竞争和父母老师的强大压力下,她还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在生活之外过出了另一种样子。就像前两天碰到的一个小学妹,她跟我抱怨,她爸爸妈妈每天都在催着她学习,好像她生下来的使命就只有学习,由于性格内向,她也不敢反抗,长时间的压抑让她渐渐习惯了这种言听计从的生活,也渐渐地失去了自我,以至于后来中考结束她也不知道该做什么,甚至并没有那种一下子解放了的激动与兴奋感。这让我很是心疼,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的确,我一直觉得高考就是一场成人礼,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似乎是不完满的。同样的,中考也很是重要,它似乎是人生当中第一个分水岭,它意味着你是否能够考上好的高中,甚至,是能否考上重点大学。
这也正是我欣赏朵朵的原因了。相比于小学妹而言,同样是面对着中考的压力,前者虽然成绩不够优秀,每天在课业之余还要增加额外的辅导,这些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确是有些残忍,每天睡得那么晚,还要早起了上课,睡眠不足,白天自然精力不够,很难作文达到很高的学习效率。可即便这样,她还能够在忙碌的学业中抽身出来,写小说,与粉丝互动。有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够坚持下去,这是多么令人欢心的一件事啊!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是啊,做自己喜欢的事,整个人都会被带动起来,那种一下子打了鸡血的感觉是每天按部就班,过着被规划好了的生活的人所不能体会到的,同样,他们所要承受的也正是按部就班可以避免的。那他们为什么非要打破常规,去冒险,去避开捷径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热爱。没错,正是因为热爱,他们可以把枯燥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妙趣横生;正是因为热爱,他们才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生活才变得有方向有意义,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去走前人的老路。也是因为热爱,他们才可以不顾别人反对,毅然坚持,依旧热爱。这就是“梦想”的意义啊!这正是“青春”的力量啊!不怕输,不怕失败,“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所幸,到最后,经过了各种故事之后,他们也都彼此理解了,互相体谅,互相包容,这才是一家人该有的状态,也是他们学习和成长道路上最坚强的后盾。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朱金城 | 作者年龄 | 17岁零5个月 |
---|---|---|---|
在读学校 | 大丰区新丰中学 | 在读班级 | 高二5班 |
性格特点 | 脆弱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下棋 | 平均成绩 | 91分 |
指导老师 | 林芯蕾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5、作文
自从我喜欢上写作开始,我对于“作文”两个字的解释是:创作文章。那怎样才能创作文章呢?去感悟生活。可是,后来我发现,至少在中国这个区域,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作文的认知只是把它当成提高语文成绩的工具,并没把作文当成一门学问去探讨,去深究。写出来的作品,简直不能称为“作品”,只能称之为“成品”。为什么说是“成品”,因为他们的文章就像袜子一样,批量生产,要多少有多少。写出来的作文的缺点一目了然:内容千篇一律、故事虚假、对话苍白、立意不明确、文笔毫无特色。这些都是大部分同学写作文的通病。
就拿《感谢父母》这个题目来说吧,同学们不约而同,或者说十分有默契吧,几乎全部是写:我在半夜生病了,父母着急的被我去医院,偏偏老天不长眼还下了雨,到了医院父母一直守在我身边……大概是这么个内容。这里我就不得不告诉那些人了,这种情况只有可能发生在上个世纪。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傻到步行去医院?我相信,能住在城里的,肯定都有车,开车多快啊,不用几分钟就到了,我就不信世上还会有这样傻的人。再者,就偏偏那么巧,一生病就下雨?呵呵……这是在骂老天爷闲着没事干吗?谁生病都得下雨,那城市不都淹了?就算条件正好全让你碰上了,那我也不信每个人的感悟一模一样。
这足以说明现在学生对作文的极度不重视,对文学的极度不了解。有时间对着电脑消极,也不愿去了解文学的魅力。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朋友,他们总是像我这个作文不错的人抱作文怨:作文太难编了……太费脑子了……实在编不下去……
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产生了个疑惑:作文什么时候开始靠编出来的呢?这似乎并不能完全怪罪于他们,追根究底,这个“作文要靠编”的概念是老师传达给我们的。
在我们对“作文”这两个字的概念还很模糊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只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编好一篇作文。我曾经也被这个概念洗脑过,后来我一概否决老师的这个理论,现在想想……老师说的并不是全错,至少说对了一半。
其实作文并不是像小说一样,要编织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作文并不需要这样。作文其实是人对生活的感悟,只要认真去生活了,作文自然信手拈来。再说了,不少的作文题目其实大家都在私下交流过的,比如《我的父母》,有谁没有跟别人私下谈论过自己的父母的?我们只不过是要把自己的感悟或者让自己得到这个感悟的经过用自己的风格文字化而已,并没有像上天摘星星那般难。
如果按老师说的去做,写出来的就是“撒谎作文”,这样的作文就好比低俗小说,看了就是浪费人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作文就算得到老师的夸奖,也只不过代表着撒谎技术高超罢了。所以,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热忱,缺一不可。把两者结合一下,写出来的文章就会锦上添花,读起来也会更美、更雅。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现在肯定一时半会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能期待未来能有什么能人异士能打破现在的局面,不求全部人都能对文学感兴趣,至少不要再让学生对文学的误解更深了。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王甘霖 | 作者年龄 | 12岁零3个月 |
---|---|---|---|
在读学校 | 鲤城第三中心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5班 |
性格特点 | 乏味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水上娱乐 | 平均成绩 | 113分 |
指导老师 | 曾强保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