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味道作文800字_我的唐诗梦作文800字

1、唐诗的味道作文800字

台湾诗人洛夫说:“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淌出半斤酒来。”短短两句话,便将唐诗诗中有酒,酒中有诗的韵味描绘得传神剔透。

酒在唐诗中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不少诗人醉在醇香的美酒中,笔下流芳的诗篇更如汲取了酒的“精神”一般体味了酒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味道。酒与诗可以说是与诗人血脉相连、一脉相承。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李白更是与“诗”、“酒”无法割舍。于是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酒中,有“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的潇洒旷达;有“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的痛快淋漓;纵是他寄情山水“洞庭破秋月”之时也无法忘怀“纵酒开愁容”,萦萦酒气和壮阔的山水冲荡着李白和他的诗。李白的诗中有酒的率真豪放、自由奔放的味道。

诗圣杜甫,自小便有“七年酒豪”之名,甚至为换酒吃而典当衣物。在他为国忧,为民愁,得到官军收复河北的消息时,便也是“纵歌放酒”“青春作伴”,但是杜甫的酒里更有“穷年叹黎元”的悲悯味道。晚景凄凉的作文杜甫在贫病交加下倾诉了常年漂泊,老病孤独,而今天下,黎民百姓仍旧疾苦,国家仍动摇的复杂情感,此时便只有酒才能解读诗人的心情。诗人也面对“滚滚不尽长江水”饮一杯混着他两行清泪的“浊酒”,这酒里满是悲凉的味道。

唐朝疆域广阔,因此戍守边陲的将士们也会将一腔的豪情借着美酒表现出来。王翰,性格豪放,登进士第后,仍旧每日以饮酒为事,是位爱酒的著名边塞诗人。在孤独寂寥的边塞的一次盛宴上“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荒凉的大漠中仍有无法离开酒的酣畅淋漓之感,若要上了战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以醉卧的姿态来面对残酷的沙场,又何不是酒赋予诗人的一股豪情呢?王翰的诗中有酒的淋漓痛快、豪迈壮阔的味道。

浩如烟海的唐诗中,酒总是与之形影不离,诗是酒的精华之所在,而酒又是诗的“触媒”,酒给予诗了胆魄,而诗又使酒脱俗,诗酒互倚,从诗中便可了解酒的三分气概与度量,从酒中又可知晓诗的七分神韵和味道。酒中蕴藏着唐诗飘逸、忧怀、豪迈之气,唐诗的味道便犹如酒之醇香飘散、几世未消……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石小龙 作者年龄12岁零2个月
在读学校内丘中学 在读班级初一6班
性格特点纯洁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羽毛球 平均成绩93分
指导老师张汉贤 老师职务班主任

2、我的唐诗梦作文800字

在诗歌的国度,做着一个唐诗梦。多少次午夜梦回,魂牵梦萦的依旧是唐诗,她的风姿绰约、大唐气象、霸上柳色、巷陌惊鸿、泗水烟花……是涌动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在滋养心灵、涵养性情的同时,牵引着我,召唤着我,走向朝拜唐诗的圣路

三岁时,牙牙学语,妈妈教我的第一首蒙学诗,就是骆宾王的《咏鹅》。依稀记得当年学诗的情景妈妈一句一句的教,我鹦鹉学舌般一句句跟读。有的诗句妈妈要反复读,我才读得音近尤其是〝白毛浮绿水〞的〝绿〞字每次没缘由地读成〝露〞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反复教读,直至较为准确。妈妈读的时候,总是微闭着眼睛,一脸惬意与舒适,让我疑心里面藏着童话中的秘密。那时,虽不胜明了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但随奶奶到村后的大坑里放鹅,看鹅在水中嬉戏的情景,诗歌的内容便画面般在脑海里映现。当时觉得这首诗好,把奶奶家的鹅写活了。每晚睡觉前,总是缠着妈妈教我读诗。《悯农》《春晓》等家喻户晓的蒙学诗,滋养了我的童年,让我对唐诗的意境充满了美好的向作文往。

十岁这年,唐诗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精神世界的天窗。世界除了生我养我的城市还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小学课本上的唐诗已经满足不了我的需求,我要求妈妈给我买《唐诗三百首》等。很多诗,虽然不懂内容,但就是喜欢,喜欢读唐诗的感觉,喜欢唐诗的味道,抄录唐诗时内心洋溢的那种感觉最是奇妙。多少次梦回唐朝,种希望生活在诗歌的国度。

十三岁的时候,唐诗告诉我,人生是一场从时间开始的空间旅行。唐诗就是那辆穿越时空隧道的高铁,载你领略人生的不同风景,品味万物,遍尝滋味,快意人生。读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荡然胸怀的是卓然独立、兼济天下、俯视一切的豪情壮志;读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良辰美景,当流觞高歌,枕月而眠;读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感叹生命的伟大与生生不息;读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满目忧国忧民,赤子情深……

十三载风雨人生路,数不尽的唐诗萦绕。一路且歌且吟,唐诗做伴好还乡!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张昊玥 作者年龄13岁零8个月
在读学校西安市83中学 在读班级初二5班
性格特点坦率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看电影 平均成绩97分
指导老师朱国武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3、品味唐诗作文800字

五千个春秋,浮华与惨败,五千个岁月,梦醒与梦散。唐诗,像是那清茗中飘出来的幽香。那幽香从一千多年前的唐王朝中飘来。在那幽香中,我们体验着人间的苦乐,感受着诗人的心境,品味着诗一般的人生。

诗中,我们读出了诗人所独具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的是一种人生与努力的关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说的是一种超凡的自信;“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说的是一种沙场男儿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唐诗,让我们看到了无数诗人的抱负与志向。

诗中,我们读出了不同的人生哲理,不同的处世态度,“相看两不厌,只有进亭山”人生难免会有孤独,李白告诉我们,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要自娱自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告诉我们,世俗的权贵与享乐怎能影响我们的心情,我们需要提高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层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而王维则是在清幽淡雅的自然中悟出了禅理,不问世俗,尽情享受作文那少有的宁静与悟然,功名利禄在这一刻都与自己无关。

诗中,我们读出了中唐时期人民的疾苦。在这个时期,杜甫出生了,他仿佛就是为了百姓抱不平而生。他用他那沾满血与泪的笔,为人们记录下了那历史所承受不起的事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无奈与痛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愤怒与不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惋惜与不平。唐诗不仅记录了唐朝的兴盛,也记录了唐朝战争时的民不聊生……

诗中,我们还读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爱人的相思之苦。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到“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从“情人怨遥夜,意夕起相思”到“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为是长。”春似只有几个字的诗句,其中却包含了多少游子的想念,蕴涵了多少恋人的牵挂……

唐诗就像一杯茶,端起来细细品尝,感受那诗香从中溢出,畅游在那诗香中,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也会探求到不一样的人生。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靳瑞林 作者年龄15岁零1个月
在读学校重庆合阳中学 在读班级高一7班
性格特点稳重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保龄球 平均成绩101分
指导老师马顺清 老师职务班主任

4、品读唐诗作文800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唐诗则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唐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有的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有的气魄雄浑,沉郁悲沧;有的直白如话,通俗易懂。十一假期前的周五一节作文交流会中一篇关于古诗的作文,勾起了我对唐诗的回忆。

周六下午,坐在干净整洁的书桌前,看着一本古色古香的《唐诗三百首》。微风习习,吹来了诗书墨香。构建出一处处古朴凝重的文人雅居;笔韵流转出一首首墨香四溢的传世之作;描绘出一位位温文尔雅的文人墨客。才墨之薮之处,文人浮白载笔;给人一种精神的盛宴,似遨游诗海。以前背诵古诗时,特别是唐诗,便觉枯乏无味,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但如今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玉阶怨》中李白透过窗帘仰望着那一抹秋月时“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心中别有一番滋味;又远望见那“若非群山玉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闻。”的作文美人,彩云像是她雍容华贵的衣裳,鲜花好比她的姿容,美得无以言表:画面像古琴的弦音般、蜿蜒的流水般流转,似乎在对面的山上看到了“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送别场景和桃花潭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依依惜别的深情。唐诗有着她独具风韵的特色,不同于宋词、元曲,唐诗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境界,给人以独特的享受,让人久久难以忘却。

如书中所讲“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情绪不同,结果也不同,诗与诗人也是如此。”如“诗仙”李白流放途中,“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与返回途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情绪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的对比。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唐诗所带给我的感受,使我陶醉其中,沉醉于此。唐诗是一颗耀眼的明珠,但是却蒙上了一层厚重的历史的尘埃,就错把她当是不惹人注目的鱼珠,她需要我们为她擦拭,擦去那层厚重的往事尘埃,让她重现那夺人眼目的光彩!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刘宝宝 作者年龄13岁零5个月
在读学校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在读班级初二1班
性格特点温柔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练字 平均成绩107分
指导老师许欣 老师职务班主任

5、品读唐诗的味道作文

一簇白雪净了心房,一池碧水恐沾新裳,谁把文字写进青春,谁的诗行文采飞扬?

年华在左,诗歌在右,且行且尝,且珍惜。品尝这积累下来的幸福,随着光阴流水的沉积,愈发有味儿了。

羡慕唐人,崇拜他们流芳千古的佳作——唐诗,渴望生活在那个洒脱、辉煌的时代,起笔就是名篇。从初唐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骆宾王的“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到盛唐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再到末唐杜牧的“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句古韵,篇篇经典,鲜明清晰地展现了唐之兴衰,将那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精神传统演绎得淋漓尽致!那些诗篇,是那个时代的精华,有如戴着镣铐的鸟,虽亦步亦趋,却可在笼内展翅翻腾,将风起云涌的盛唐活生生地呈现在后人眼前。

唐,永远是盛唐,它盛在诗家,盛在诗篇盛在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它夺目的光彩,经千年历史长河的冲刷仍熠熠生辉!盛得好痛快,好酣畅啊!

我品唐诗,便如品到薄荷糖一般,先是品到诗中所蕴涵的历史印记,深刻,明了,心中随着诗人的人生坎坷而起伏升落,悲悲喜喜,仿佛辛辣在舌尖曲折地蔓延。多品几遍,心中渐渐宁静下来,对诗人的思想经历了然于胸,便怀淡泊之心,反复诵读,有如薄荷糖的糖衣化开,留下内部甘凉的糖心。再次欣赏,就觉得与诗人感同身受,又不乏自己的感悟,深入浅出,豁然开朗,就像薄荷糖已全然融化在口中,清新凉爽,余香弥漫,回味无作文穷。就算余味尽消,日后再见,也会记忆犹新。

犹然记得小时候背得最熟的《春晓》。后读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令我一下子联想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意境。但再细品下去,前者以“瘦”字状海棠的由繁丽而憔悴零落,显得凄婉,表现了作者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在《春晓》一诗中,孟浩然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表现了诗人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我不由地去琢磨,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诗味醇永。

最爱捧卷品读,那块块楷体铅字中仿佛散发出孕育千年而成的优雅馥郁的墨香,空灵,怡情。我品唐诗,从幼时吟诵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到少年时反复揣摩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再到中学时颇欣赏的“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句句哲理,字字珠玑。我在唐诗中成长,诗歌充实了我的青春。以唐诗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永远是诗意的。它告诉我们,在困境中始终要葆有一颗诗意盎然的,快乐的心。著名学者钱钟书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关进牛棚,但他心在学问里,不为世事的风雨所动。据他的同事回忆,批判会上他总是闭目嗫嚅,振振有词,原来他在背诵唐诗。唐诗相伴必是极幸福的。

一路品诗,一路成长。也许是我人生中最绚烂的一笔吧!

愿唐诗相伴的青春年华不朽!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林幼芳 作者年龄15岁零2个月
在读学校鸡西市实验中学 在读班级高一7班
性格特点轻浮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笛子 平均成绩94分
指导老师袁珊 老师职务班主任

6、猜你喜欢: